豆瓣9.4也不够,这本100页的「地摊书」教会我如何学习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库管:书分为好书和烂书。推荐好书、剔除烂书,是库管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库管发现:一些书尽管披着烂书的外衣,但是内容却是含金量十足——

比如《乌克兰拖拉机简史》、《家鸭和野鸭的投币式寄物柜》、《根西岛文学与土豆皮馅饼俱乐部》、《冒烟的耳朵和尖叫的牙齿》、《世上最美的溺水者》……

不仅如此,库管今天要推荐的书,更是有着奇葩的书名,惊艳的内容。小伙伴不妨一睹为快——


文 | 靳小凡

公众号「小凡聊书」


本特有用的书是:



如你所见,封面就像地摊读物,书名又傻里傻气……


然而,这本书的内容质量,却非常非常高!



又一本被封面和书名毁了的好书……我们来看这本书的英文名:


Why Don't Students Like School: A Cognitive Scientist Answers Questions About How the Mind Works and What It Means for the Classroom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心智的工作原理,对课堂有什么启示?一位认知科学家的解答》


PS:我没有直译哈,把意思表达出来了。


一句话,这是一本讲「学习方法」的书。



网上讲学习方法的文很多,但大多停留在「术」的层面:怎么记笔记、怎么分解时间、怎么摆好心态……


而这本书,则从「道」的层面,也就是认知科学的视角,讲学习方法。


且文字毫不晦涩,不堆砌术语,高中生看懂很轻松。


作者威林厄姆说:


  • 本书讲了大脑工作的9个原理。

  • 9个原理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影响。

  • 9个原理有大量数据支持,而非个别研究。


这些原理,几乎个个都颠覆了我们关于学习的常识,下面我来介绍最有代表性也最有用的3条原理。


1.原理一:学习新事物,「背景知识」极其重要


比如,初中的王二,如果连加减乘数都不会,没有背景知识,我就不信他能学好「二元一次方程」这个新事物。


5x-7y=6

7x-5y=3


再比如,由于没有背景知识,小学生很难看懂下面这个段子:


小狗对小猫说:你猜猜我的口袋里有几块糖?

小猫说:猜对了你给我吃吗?

小狗点点头:嗯,猜对了两块都给你!

小猫咽了咽口水说:我猜五块!

然后,小狗笑着把糖放到小猫手里,说:我还欠你三块。因为爱你,所以允许你的小贪心。


小猫吃下两块加了安眠药的糖,昏死过去。

第二天,小狗拿了三块糖给小猫说:昨天欠你的三块糖还给你!

小猫说:不要了,糖吃多了屁股疼……


一句话,我们用已有的知识,理解新事物。这条原理给我们很多启示。


启示1


我见过不少人,说要自己对哲学感兴趣啊,上来就要看黑格尔、康德、尼采等人的书……没有任何哲学的背景知识,直接读经典,结果可想而知。



更好的选择是,先读入门书,像《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就很好。


再比如,学习心理学,你不可能上来就读懂学术论文吧,论文里会直接用术语,比如「可获得性偏差」「自我效能感」……没有这些词的背景知识,你也很难读懂论文。


总之,同一领域背景知识越多,你学习新事物就会更快。


启示2


写作的时候,一定要想,你的读者是谁?读者的背景知识怎样?


写给普通人的科普,用专业术语时,会举例解释。



例如,在某篇文章里我提到了术语「可能性空间」,它的标准定义是:


事物发展中,面临各种可能性的集合。


是不是很抽象,不太好理解?于是我举了两个例子:


比如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约为300000公里,光速在任何时刻,既不会低于这个数值也不会高于它,只有一种可能性。


而对于一颗鸡蛋,在未来:


  • 它可能会打碎

  • 可能孵出小鸡

  • 可能还是一颗完好的蛋


这三种可能,就是鸡蛋的可能性空间。好理解多了吧。


那是因为,光速和鸡蛋,是我们已经有背景知识的东西,然后才理解了新事物:可能性空间。


要考虑受众的背景知识,写作如此,演讲、教学更是如此。


 2.原理二:记忆的要诀,在于「提取和联系」。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两个概念。


概念1:长期记忆


这个很好理解,你记住的「自己的生日」「乘法口诀表」「高中班主任的脸」,都属于长期记忆。


概念2:工作记忆


先问你个问题:18×7=?


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用大脑算这道题时,用到的就是「工作记忆」。说白了,工作记忆就是你此刻的所思所想。


然后,我们就能理解「提取」是什么了。


①提取




提取,就是把长期记忆里的东西,提取到工作记忆里。


比如记100个英文单词,你用手盖住中文,多靠自己回想,想不起来再看看中文意思。这样做,比单纯地一遍遍看,记忆效果要好得多。


不论是做测验、记笔记还是写文章,都要把知识「提取」出来,越提取你就记得越牢,理解得越深入。



②联系


联系得越多,你的记忆就越牢。


通过鸡蛋和光速,理解「可能性空间」这个新概念,就是一种联系。读书时做思维导图,也是联系。


小学的时候,你有没有用中文记忆过英语读音?比如Nice to meet you,我在旁边写上:耐死土煤球。


英文读音我记不住,但把它和我熟悉的中文「耐死土煤球」联系,就好记多了嘛。


PS:还有个方法叫「记忆宫殿」,和这条记忆原理相通,感兴趣的朋友可自行了解。


3.原理三:没有充分的练习,你不可能精通任何事。


很多人鄙视题海战术,说这是笨办法,他们挂在嘴边的,是各种方法、诀窍、捷径……


对,练习当然需要方法,但只知道方法就够了吗?


比如,某知乎大V开live,教你10条写作的方法,你立马就能写好文章了吗?


我看未必。


心理学家做过实验,测验了1000余人的代数成绩,结果如下:



注意最上面那条线,学过微积分以上课程的人,5年后的成绩居然和55年后的一样!


原因就在于,学过微积分以上课程的人,几乎每次课都能用到代数知识,练习了足够久,所以几乎永远也忘不掉。


我大学学的机械,由于打算转行,考试都是临时抱佛脚,虽然大部分课程勉强通过,但考试一过,啥都不记得了。


想认真学好本专业的同学,千万别学我。


原因一,几天时间,根本算不上充分的练习。


原因二,分散练习比集中练习的效果要好。你10天每天花1小时啃一本练习册,比1天花10小时啃一本练习册的学习效果要好得多。



练习之所以有用,是因为把低阶的事自动化了。举个例子,我们只有对8×6=48,5×8=40烂熟于心,运算更高阶的85×68才更快。


PS: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了解「刻意练习」这个概念,讲的人很多,我就不再赘述了。


➤写在最后的话


最后,我想说的是,别指望充分练习了就能成功。就像高考,你努力了不也一定考得上,因为还有教学差距、省份差异,甚至还有运气成分。


有不少人,把成功定义为「天赋+努力」……但请你不要忽略方法、环境、人脉、资源甚至运气等等因素。


社会的残酷在于,即便你努力,也不一定有多么大的成就,但起码增大了你成功的概率。


跳出「天赋+努力」的二维空间,接受世界的复杂,才是一个人成熟的开始。


— THE END —


来自公众号「小凡聊书」(ID:jinxiaofan233);作者「靳小凡」,壹心理特约作者,只聊最好的书,只写最好的文。原文标题:「豆瓣9.4也不够,这本100页的书教会我学习」。


#今日话题#

还有哪些书名很奇葩

但是内容含金量十足的好书?


如果你还想看


1.盘点那些看过一遍,打死不想再看第二遍的书

2.阅尽人间万卷书,不如读懂马未都

3.豆瓣8.7,这本书写尽了国人「三观」,是扎心还是暖心?

4.这5本传记,让你浑浑噩噩的时候想起努力的意义

5.胡歌: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

6.傅盛:自我进化是一切 | 荐书

7.这10本18禁的,看得我面红耳赤

8.诗豪刘禹锡:不倔强,毋宁死

9.最适合成人读的4位英文原版书作者,仅需英语4级基础!

10.「但愿你从未读过《三国》」

11.豆瓣8.1,这本书让你避开「1万小时天才定律」的陷阱

12.关于如何鉴别谎言的书单

这里有使 Kindle 不吃灰的「读书宝囊」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