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 | 暖暖的厦门爱情故事,把幸福说给你听……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什么是爱情?

100个人可能会有100个答案



也许爱情

就是我愿意背井离乡

只为解开你眼里的乡愁


也许爱情

就是拥有一样的价值观

爱着彼此也爱着生活


也许爱情

就是你肩负责任

我与你同行


也许爱情

就是有一天我们絮絮叨叨地老去

还记得要一起去看看那些诗和远方


从新婚燕尔 到与子偕老

本期《家访》和您一起分享身边的

“厦门爱情故事”



主题词:乡愁


洋女婿陪妻子回来过年

带着一箱厦门味道回伦敦


●出镜家庭:吴瑜婷,27岁,跨境贸易公司工作人员;丈夫安东尼,25岁,英国伦敦人,建筑公司设计工程师。

●家庭住址:思明区文兴西路瑞景公园小区

●新愿:希望能回国开一家英式下午茶餐厅,和爱人安东尼在厦门找到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同时也希望安东尼能学会中文。



吴瑜婷(右一)夫妻和本报记者(左一)合影。


“来来来,一起吃碗生日面。”刚走进吴瑜婷家,她就热情地招呼记者。“今天是安东尼的生日,入乡随俗,要吃一碗长寿面。他又很喜爱咱们厦门的沙茶面,所以我们就用沙茶面代替长寿面。”吴瑜婷看着自己的洋老公狼吞虎咽,满满的爱意写在脸上。


客厅里,电视机上贴着一串“囍”字,四周摆着几张他俩在希腊、巴黎、迪拜等地旅游的合照,“把一些旅行的合照,打印出来,摆在房子的每个角落,才更有家的感觉。”


“这辈子,非他不嫁。”2013年,在英国布里斯托市就读本科的吴瑜婷,与英国人安东尼邂逅,两人坠入爱河。经过种种曲折,2017年1月份,两人在厦门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在安东尼的陪伴下,吴瑜婷在伦敦一家跨境贸易公司找了份工作。“ 我们俩都是全天上班,晚上回家后,都懒得做饭,只能叫外卖充饥。这时,最想念的还是老家的饭菜。”吴瑜婷思念厦门、思念家人的想法自然逃不过安东尼的眼睛。“半年前,安东尼专门上网查了中国的春节假期时间,悄悄买了两张回国的机票,在我生日的时候送给我,准备请假陪我回国过年。”安东尼还表示,可以辞职陪她回国发展,让吴瑜婷感动万分。


中国的新年,就是全家人聚在一起分享各自一年的酸甜苦辣,这可给不懂中文的安东尼带来了很多困扰。“他每次想跟我爸妈说话,就拿起手机词典,查询中文意思跟他们交流,虽然不方便,但也看出了他想努力融入这个大家庭。”吴瑜婷指着茶几上的几本“老外学中文”的书籍说,这些书现在安东尼走哪带哪,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学习。


“沙茶面、土笋冻、花生汤、炸枣、海蛎煎、芋包……”已经是第四次来到中国的安东尼,对厦门的名小吃如数家珍,“在安东尼眼里,厦门的美食,是最棒的。”聊到兴头上,吴瑜婷回房间,拿出准备带回英国的行李箱,打开后,满满一箱食物——桔红糕、厦门馅饼、面茶、火锅底料……“把这些特产,带去英国,让他的父母也尝一尝厦门的味道。”


“听说厦门地铁开通了,那天安东尼自己从莲坂站坐到了塘边站,体验了一回厦门地铁。”吴瑜婷说,安东尼还发现厦门地铁全程都有英文标识,为像他这样的外国人提供了切实的便利。


“安东尼很喜爱自己现在的工作,但他肯为了我,一起回中国发展。”吴瑜婷说,2018年,他们计划回到厦门,开一家传统的英式下午茶餐厅,把英国的饮食文化带到厦门。


在采访的最后,当记者用英文询问安东尼,喜爱伦敦这座古老都市还是喜欢厦门这座海上花园,“厦门,绝对的。”安东尼毫不犹豫脱口而出,握着吴瑜婷的手更紧了。(文/本报记者 薛尧 图/本报记者 林铭鸿)


主题词:责任


当义务消防员的爸

是儿子眼中的英雄


●出镜家庭:林保文,47岁,高殿社区义务消防队队员;妻子林丽色,42岁,环卫工人;儿子林源,11岁,就读于高崎小学四年级。

●家庭住址:湖里区嘉崎一里嘉福花园

●新愿:希望2018年社区平平安安,家里和和美美;尽最大努力完成和家人的旅行计划,在保障社区安全的同时多陪伴家人。


林保文(左一)一家和本报记者(右一)合影。


下午2时,敲响林保文家的门。他身穿义务消防制服,快步将记者迎进门。宽大的客厅内,只摆放着沙发、茶几、电视机和跑步机。林保文笑着说,“跑步机是一定要有的,身为义务消防队的一员,良好的身体素质十分重要。”


沙发旁有两个插座,一个连接着烧水壶,还有一个连接着对讲机。“队员们的通讯很多时候都靠对讲机来进行,在家时我随时都放在充电座上,以保证出警时电量足够。”说到这里,林保文指了指玄关柜子上放着的出警装备,“那是必备的帽子、水壶还有小瓶灭火器,放在那,就是为了方便出门时一拿就走。”


就算中午回家休息,林保文也从不会将制服脱下,妻子林丽色开玩笑说:“家里每天都有一个穿制服的人在巡逻,倒是省了一大笔买衣服的费用呢。”丈夫忙着巡逻,早出晚归,林丽色总是默默支持,为丈夫提供营养可口的饭菜,打理好家里的事务,也照看好儿子。


“2017年相比之前几年,社区内的警情已经下降了很多,所以主要以巡逻和排查为主。”林保文说,“厦门会晤期间,分管中埔社和高崎的成员只有五名,但我们每天都要完成排查100多家企业和店面的工作量,每天七个小时几乎是不停歇地在走路,微信运动常常占榜首呢。”


正说着,儿子林源从房里走出来,亲昵地窝进爸爸的怀里。“他小时候呀,常常叫我陪他一起出去玩,好多次都是因为工作没法陪他,到后面他也就不叫我一起了。”林保文无奈地笑笑,林源感受到爸爸的无奈,赶紧安慰道,“那是以前不懂事嘛,现在如果在社区里看到小型消防摩托车,我都会很激动,因为爸爸也常常骑着摩托车穿梭在街头巷尾的各个角落里。”


儿子在学校里最喜欢的活动,就是每次学校邀请义务消防队员来做消防演练的时候,“这个时候,同学们总会跑来跟我说,你爸爸来啦!”林源的脸上满是对爸爸的崇拜,“我一直都为爸爸感到骄傲,他是保卫社区安全的英雄。”


看着懂事的儿子,林保文和林丽色满是欣慰。但对这个家,林保文还是觉得亏欠太多。“上一次全家一起去旅游,已经是五年前的事情啦,每次答应他们的旅行计划,都是因为工作太忙耽搁了,”林保文抱歉地看着妻子和儿子,“2018年如果可以,一定要带他们完成旅行计划。”


采访即将结束时,林保文的对讲机响了起来,他拿起对讲机和装备出门,妻子和儿子将他送到门口,一直看着电梯门缓缓关上。“希望2018年,社区能够平平安安的,我在保障社区大家庭安全的同时,也会多抽时间陪伴自己的家人,希望家庭和和美美。”林保文说。(文/本报记者 林施赟 图/本报记者 何炳进


主题词:温暖


夫妻俩热衷志愿服务

说这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出镜家庭:林长成,28岁,从事茶叶生意;妻子王宝爱,26岁,从事财务工作。两人均为厦门市安溪商会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

  ●家庭住址:江头西路江华里3-4号

  ●新愿:希望今年9月能把孩子从老家接到身边,在厦门读幼儿园;也希望志愿服务能够一直做下去,去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也鼓动更多的人加入志愿服务,帮助他人。


林长成(中间)夫妻与本报记者(右一)合影。


来到林长成经营的“潇湘茗品轩茶叶”门口,一阵铁观音特有的清香扑鼻而来。店内,林长成的妻子王宝爱正在冲泡着自己采摘晾晒的茶叶。


三座透明的奖杯在众多茶叶和酒瓶中十分显眼,分别是林长成所获得的“2017年度优秀志愿者”、王宝爱获得的“2017年度志愿服务积极分子”以及夫妻二人共同获得的“2017年度优秀志愿者家庭”。“这都是厦门市安溪商会颁发的,是对我们志愿服务的一种肯定。”林长成一边脱下志愿服务时穿着的红色马甲,一边说着,刚结束上午志愿服务,都还来不及坐下喝一口茶。


“我从大学时期就很喜欢做义工,2017年4月28日听到厦门市安溪商会成立后,我立马就加入。”王宝爱告诉记者,“我是带着我老公一起参加的,现在他主要负责现场志愿服务及拍摄工作,而我主要整理服务队的内务,也算他主外,我主内啦。”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林长成回忆道,2017年年末,一位老奶奶找到正在志愿服务的他,说自己的老伴走丢了。查了监控以后发现老人自己坐着出租车离开了,林长成立即和成员们分批行动,两个小时后在老人所住小区楼下找到人。“当老奶奶握着我的手不停说谢谢的那一刻,我深刻地感受到能够帮助别人是一件多值得骄傲的事,”林长成回想起当时的场景仍被感动着,“当时奶奶的手很温暖,我心里也暖暖的。”


看着奖杯上写着的“优秀志愿者家庭”,林长成和王宝爱十分想念在老家的儿子。“来到厦门创业以后,事情慢慢多了起来,能陪伴孩子的时间也变少了,”林长成告诉记者,2017年一整年,孩子都没在身边,只有周末有空时,才会回去陪陪孩子,“孩子三岁多了,开始会认人了,分别时哭闹着不让我们走,心里真的很舍不得。”


稳稳起步的茶叶生意,越做越“上瘾”的志愿服务,林长成和王宝爱慢慢在厦门有了自己的小天地。“2018年9月,儿子就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我们希望能把他接来,在厦门读幼儿园,”林长成说,“孩子在身边,我们的家才完整,才能好好陪伴他成长。”


两个有爱的人组成了一个有爱的小家庭,他们把帮助他人变成生活的一部分;一群有爱的人组成了一个有爱的大家庭,他们用自己的力量让身边的人事物越来越好。“志愿服务是我们一生都想继续下去的事情,在服务过程中,有很多人想加入我们,也让我们知道,原来这个城市处处充满爱,”林长成转头看着折叠整齐的红马甲,“如果我们能把这样温暖又有意义的事情一直做下去,才是人生最好的生活方式。”(文/本报记者 林施赟 图/本报记者 林铭鸿


主题词:陪伴


老两口聊往事

眼中满是深情


●出镜家庭:詹秀丽,71岁,厦门瓷厂退休员工;丈夫黄伦良,80岁;大儿子黄庆生,大儿媳白亚芳;三儿子黄庆顺,三儿媳林奕祈。

●家庭住址:鼓浪屿海坛路22号

●新愿:希望孙女高考顺利,和老伴顺利前往东京旅行。


詹秀丽(前排左一)一家和本报记者(后排右一)合影。


“我们居民小组,有住户134户,人数347人,店面22家,旅馆2家。”往詹秀丽家走时,她沿路介绍起自己片区居民小组的情况。


她已经在鼓浪屿上生活了34年,哪怕已从小组长的位置上退下来,依然对这些数据如数家珍。


“去年鼓浪屿申遗,我们从三月份就开始忙了,打扫卫生,上街巡查,做防火宣传。”詹秀丽说,去年除了这件事,最开心的莫过于和老伴出去旅游了。詹秀丽指着茶几上一幅两人在泰国的河道上泛舟的照片说:“去曼谷看大皇宫,还去了芭提雅。去年我们还去了金门。”


詹秀丽说,丈夫黄伦良是1997年中风的,刚开始一个月,一直住院。


丈夫中风后,孩子们虽然可以抽空请假照顾,但总不能长久,于是照顾病人的重任便由她一手承担了。“每天喂饭,帮他上厕所。出院以后,每天上午陪着他坐船渡海,进岛去医院针灸和点滴,回到家都要下午一点多了。”说起往事,詹秀丽和黄伦良还不时对望,眼中满是深情。


“刚出院时,他总是抖,穿拖鞋都老是掉,一年后他终于有所好转,可以出去走走了。”詹秀丽说,后来老伴就越来越好了,如今老伴吃的药,还是一直由她负责到社区医院拿回来,“今年打算去东京,他身体基本没问题了。”


话匣子一打开,聊得热络了,詹秀丽指了指客厅墙上的两幅画,说起了家人。


“我大儿子和三儿子都在厦门,二女儿在上海。两个孙女,大的在上海读高三,小的在厦门读高二。可惜在厦门的小孙女也是寄宿,平时都不在家。”詹秀丽说,除了老伴,两个孙女是她最大的牵挂。“上海的大孙女可懂事了,成绩好,去年还去英国当了一个月的交换生。小孙女平时喜欢画画,还被老师夸奖为艺术之星呢。”詹秀丽笑得很开心。


她说墙上的画都是小孙女画的,都用心地挂在了墙上,“一幅是红色的玫瑰花,一幅是素描人像,房间里还有其他的,共挂了四五幅呢。孙女虽然每周末都会回来,但周一到周五她不在,我看着这些画,就好像她陪着我一样。”


詹秀丽说,上海的大孙女每年会回来四次。“虽然只有过年、中秋、国庆这些节日可以团聚,但每到这些时候,都是阖家欢乐,非常开心。”詹秀丽说:“今年大孙女就要高考了,虽然孩子很懂事,不用我操心,但也是希望她考试顺利。(文/本报记者 廖闽玮 图/本报记者 何炳进


小家庭平淡最真

大时代奋斗是福

点赞!


往期回顾☟

第一期 | 第二期 | 第三期

第四期 | 第五期 | 第六期

第七期 | 第八期 | 第九期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编辑:王望 值班主任:蔡萍萍

厦门日报社微信矩阵

昵称
微信号昵称微信号
厦门日报xiamenribao厦门招考xiamenzhaokao
厦门晚报xmwb597城市捷报chengshijiebao
海西晨报haixichenbao台海杂志taihaizazhi
厦门网xmnn-cn遇见婚恋网yujianw520

更多资讯请猛戳阅读原文下载厦门日报App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