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煎饼美丽的传说,你知道多少...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煎饼卷大葱”构成了沂蒙山区人们特有的饮食文化现象,作为煎饼的发源地,在沂蒙广大农村至今仍保持着“户户支鏊子,家家摊煎饼”的习俗,并流传着美丽的传说。

 

传说(一)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东蒙山一带杂草丛生,人迹罕至,在蒙山望海楼下。住着巧珍和田壮一家,男耕女织,生活过的比较舒心。


劳作之余,田壮勤学苦读,成了远近闻名的土秀才,十里八乡谁家有个红白喜事,都请田壮帮忙;谁家受了欺侮,田壮主动帮助写诉状,打官司,因此得罪了当地恶霸王洪三,被关进山间大牢,狱卒们恶狠狠地告诉巧珍:“你们家田壮整天咬文嚼字,专和我们家老爷过不去,老爷吩咐,这次只准送笔墨纸张,不准送饭,关他七七四十九天,看他还写不写!”

看着自己的丈夫饿在牢房,巧珍吃不香、睡不甜,恍惚中梦见蒙山娘娘向她走来,说:“巧珍,别犯难,我传授你个法子:你把小米磨成糊子,在烧热的石板上摊成饼,不就像纸?再把大葱作笔,豆酱当墨,还愁您的夫君没饭吃?”一觉醒来,巧珍照此去做,果然灵验,连忙把摊制的煎饼叠起来包在包袱里,放上大葱提着豆酱给田壮送去,看大牢的见是“笔墨纸张”没多盘问。

就这样,田壮喝着山泉水,吃着煎饼,就着大葱蘸酱,过了七七四十九天,不但没被饿死,反而神采奕奕,红光满面。恶霸王洪三风状,不敢再关下去,就把人放了。

平安出狱后,他发愤苦读, 吃着煎饼考上了状元。善良的巧珍,为报答蒙山娘娘的恩德,热心地给四邻八舍传授煎饼技艺,后来一传十,十传百,摊煎饼在八百里沂蒙传开了。

人们为了使用方便,把薄石头打磨的象圆形海龟一样,再磨制光滑,叫做“鳌子”,后改为生铁铸具,也就演化为今天的带“金”字旁的“鏊子”,巧珍因发明煎饼,被沂蒙山人供奉为“煎饼老奶奶”。煎饼又被叫做”状元饼”。


传说(二)

另一种说法说煎饼是诸葛亮发明的。诸葛亮辅佐刘备初,常被曹兵追杀,一次被围在沂河、湅河之间锅灶尽失,而将士饥饿却不能造饭,诸葛亮便让伙夫以水和面粉为浆,将金(铜罗)置火上,用木棍将米浆摊平,煎出香喷喷的薄饼,当地人也习得此法做食,从此煎饼在沂蒙大地上流传至今.....

赤壁大战前,诸葛亮来到东吴,孙权设宴款待,周瑜做陪,席面上南北大菜齐备,足显东吴富足,开宴时周瑜将江东的特色菜归置在孙权的面前,以示固守江东之意,孙权也会意的笑望诸葛亮,诸葛亮命从人取来煎饼,将其余菜肴卷入而食,周瑜大惊:“先生欲席卷天下乎?”诸葛亮笑答:“江东独存”。


孙权也取一张煎饼卷入除川菜以外的菜肴而食,并与诸葛亮会心的哈哈大笑。自此,双方联合大败曹兵。


沂蒙老区是个革命胜地,,由于游击战的特性,适合在山区作战,。沂蒙山区的群众,主食是煎饼,,吃米饭长大的。就新四军那牙口,吃煎饼还真不行,咬不动,不是因为煎饼硬,是筋道。


大家都听说过煎饼卷大葱,可就是不会卷,还有好多士兵就撕成了小块吃。到末了都个个累的牙根痛。战士们抱怨道:,,翻到山东,吃着煎饼,卷着大葱,累得牙痛,肚子发空!” ,这样不是长法啊,不行,要叫部队学会吃煎饼。,全体官兵要尽快学会吃煎饼,要把吃煎饼当作一次攻坚战。同时号召战士积极帮着老乡磨面糊烙煎饼。老总的号令一发,战士们纷纷响应。他们看到沂蒙百姓省出口粮来支前,妇女们不怕烟熏火燎地为了子弟兵烙煎饼,深受感动。从此,再无人抱怨煎饼难吃了。


清代蒲松龄在其《煎饼赋》中写到,“煎头则合米豆为之,齐人以代面食”,“圆如银月,大如铜缸,薄如剡溪之纸,色如黄鹤之翎,此煎饼之定制也。” 煎饼因是用原粮制作,麸皮没有去掉,所以营养丰富,吃起来香酥松软,且便于存放和携带,是一种极富特色的地方食品。今年有人认为,食用煎饼需要较长时间的咀嚼,因而可生津健胃,促进食欲,促进面部神经运动,有益于保持视觉、听觉和嗅觉的健康,减缓衰老,不失为一种保健食品。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