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附中校长:与其说我每一次被馅饼砸中,不如说是我自己移到了馅饼底下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8 23:00:13

点击上方蓝字即可关注“海教思维”


他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也是从陕西一个小村庄走出来的博士后。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回顾他曲折、难忘的求学经历,感慨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王殿军校长


小乡村里蕴藏着大梦想


我的家乡在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的一个小镇上。17岁以前,我一直生活在这个小村庄里。


因为家庭比较贫寒,我的父母都没有念过书。记忆中,父亲特别好学,在非农忙时段利用一切时间埋头自学。


父亲抄写过很多很多的书,从每天晚上的一盏煤油灯开始,灯油烧尽了他才睡觉。我问父亲,把这些书认真读了就可以了,为什么要抄写?父亲说这些书是为我准备的,等将来我长大了,他要教我识上面的字。因为我们家买不起书,借别人的书就要定期还,所以他说得抓紧抄下来。


晚年,父亲的眼睛几乎失明了。现在,父亲虽然已经去世好多年,但他抄写的书依然存放在我的书架上。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去我们村插队的一些知青后来成了我的初中、高中老师。高中时代的学习条件异常艰苦,我们的教室设在窑洞里,黑糊糊的,尤其下雨天,教室里光线暗得几乎看不见。


但在那个阶段,大城市来的老师跟我所讲的外面世界,夸赞我的学习成绩,还说我一定有机会读清华、北大。这让我对未来充满无限期盼,点燃了我奋斗的激情。


王殿军校长在清华附中篮球馆落成剪彩仪式上


修改了17遍的数学论文


那会儿,上大学是需要有背景和身份的人推荐的,我们家的环境没法找到符合条件的人给我做推荐。这些是我无法选择的,但是我可以选择自己的道路,我觉得只有学习成绩是自己能控制的。


1977年,,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那一年刚好是我高中毕业,我很幸运地搭上了高考恢复后的首班车并考取了陕西师范大学。


1982年,我大学毕业,那个时候大学生的工作还是分配制。因为我们是刚恢复高考的第一届毕业生,全国各地都紧缺人才,延安是一个很艰苦的地方,同学们都不愿意去。我这个从延安来的孩子,毕业后理所当然地分配回延安大学。自己的家乡自己不建设谁建设呢?


在延安大学教书的十多年间,我成为中文系里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各种奖状获得了一大堆。


在这期间,我曾经有两年中断教书前往西南师范大学(现在的西南大学)旁听硕士课程。在西南师范大学,我研究的方向是代数学。我很珍惜来之不易的进修机会,特别卖力气地学习。


在当时,就算是正牌的研究生在三年时间里都不一定能发表两篇文章。我在学习期的最后一年,连续发表了五篇学术论文。指导我的老师是后来成为西南大学校长的陈重穆先生。我还记得所做的第一篇论文在陈先生的指导下,从结构到标点符号反反复复修改了17遍。


人的能力就是这样得到挖掘和锻炼的,不要怕我们什么东西不会,不会就是你提高的机会,你要是什么都会了,也就没有增长了。


混在学生课堂里学英语的老师


在延安大学,我发现我的英文水平越来越无法满足工作需求,俄语似的发音、一塌糊涂的语法阻碍我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提高英文水平,我就混在延安大学外语系学生中,跟他们一起学习。


班里的英语老师以为我是学生,课堂上也要回答问题。由于我的发音极其不准,语法又混乱,所以成天挨老师的训,但我还是咬着牙坚持下来。


差不多有两年时间,我跟着外语系的同学一起上下课,坚持英文阅读,英语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虽然和科班出身的外语系学生英文水平相比还有差距,但是和其他系的学生相比不差。现在,我和外国人交流没一点问题。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1995年,我在西南师范大学进修期间发表的论文被北京大学的一位教授看到了。几番打听,他通过西南师范大学联系到我。他在信中写到,认为我发表的几篇论文很有想法,希望我报考他的博士研究生。


收到北大教授的信那一刻,我愣住了,感觉是天上掉馅饼砸中了我!由于我没有硕士学位,录取考试科目是8门,比正常的博士生考试科目多5门!同时,教授还要考察我的数学基础。


北京大学的博士考试中英语尤其难。我记得当时一篇英文文章念三遍,让考生在十多分钟里把这篇文章的大意听写出来。最后英语成绩比当年博士研究生分数线仅高出6分。其他科目考得非常好,其中有一门我考了满分。这在当时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历史上是从来没有的。


最想做成全孩子们的老师


对于我的经历,与其说是每一次馅饼砸着我,还不如说是我自己移动到馅饼下。收获的是偶然当中的必然。


1997年,我们国家的博士后制度刚刚建立,如果能够竞争上博士后,我就可以留在北京。


当时,清华大学数学系就只有一个博士后名额。竞选博士后的都是全国强有力的竞争者,不知道筛选掉了多少人,最后真正进入竞争的只有16位! 16进8了,8进4了,4进2了……最后剩下了我和同门师弟。在最后的讲课考核环节中,我胜出了。1997年8月,我如愿成为清华大学数学系博士后。


世间没有一个轻轻松松就成功的例子。没有付出就不可能有回报,握有主动权真正能够去改变的只有自己。


清华附中金帆民乐团在国家大剧院《华韵 印象》专场音乐会上, 乐团团长王殿军校长演出独唱《黄河水手歌》


链接:九问王殿军校长


您在延安大学工作期间有没有绝望过?

答:在延安大学工作时,我下决心要在那里成为一位名师,成为一个研究者。当时也没有想到会有机会到北大,到清华。在延安大学任教的那段日子,我珍惜每一秒时间,每天都在做我喜欢、认为有意义的事情。不管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我认为眼前的第一要义是把最好的自己给塑造出来。所以我还真是没有绝望的时候。


您在人生的几个关键时间段的理想分别是什么?

答:考上大学之后,我的理想就是把数学这一科目研究的透透彻彻,毕业之后成为一名非常优秀的中学老师。没想到最后我进入了延安大学任教。

在延安大学任教和北大学习期间,我的理想就是成为一个名师,成为一个数学家。

现在我的理想变了,虽然现在我还带着博士生和博士后,但是我的任务主要不是教书了,是育人了。


您最喜欢的音乐是什么?

答:我加入清华大学合唱团已经八年了,担任高音声部的领唱。在乐器方面,基本上民族乐器都略懂一二。清华附中的民乐团非常棒,我还有时候在那听听,还给他们指点指点。我不是指点他们的技法,而是指点他们对音乐的理解。


您最喜欢的运动是什么?

答:打篮球。在篮球运动场上,个子比我高的同学经常给我盖帽。盖完帽后说声校长对不起,接着又盖一个。


您觉得在学生的心目中您是一个怎样的校长?

答 是一位有亲和力的校长。


当您遇到特别烦心的事情的时候,您如何排解这种不良情绪?

答:人的情绪和事业都会有低潮的时候,就算是我这样一个特别乐观的人,也不例外。在我心情烦燥的时候,我会拿一本经典书籍,找个安静的地方读几章,心情马上就不一样了。写书的人,他是在用心和你交流。有些作者可能遇到和你同样的经历,他们是如何思考的?他们是如何对待这件事情的?当然,体育和音乐也可以缓解这种不安情绪。所以有时候我一个人去打篮球,出出汗或者去合唱团跟大家一起唱歌。迷茫的时候,得先把自己脑子挪出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然后调节自己的心态。第三个招数是什么呢?人需要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相约而行,为理想而奋进。


您希望自己的学生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

答:希望他们遵从自己的兴趣,只要对社会有益我都赞成。


您喜欢同学们怎么称呼您?

答:在清华附中大家叫我王老师,不叫王校长。从适应度来讲,叫校长还不太适应,有时候还楞一下,因为现在耳朵也有惯性。


您给同学送的关键词是什么?

答:独立、友善、淡定、宽容。




来源:搜狐教育

图片:网络

编辑:海教思维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