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观世音菩萨了解多少?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你知道观音菩萨为什么又称为“观自在菩萨”吗?《心经》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旧译观世音,玄奘法师翻译为‘观自在菩萨’。在古文当中,‘观’是对他人的,而‘照’是对自己的。我们念这句‘观自在菩萨’,其实就是要回观自身,所以后面是‘照见五蕴皆空’,而不是‘观见五蕴皆空’。我们通过对自身的观照,从而达到自在,却不能通过观别人来得到自在相。”——佛慧法师

  在4月21日的周末讲堂中,佛慧法师开始讲解《观音菩萨普门品》,为大众开示观音菩萨名号的含义、由来及其功德,宣说《普门品》的修学意义,并详细阐述了经题的思想内涵。


讲座视频


  《普门品》全称《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这一品是整部《法华经》的流通分,是法华圆教思想的具体实践。流通分的意义有二:一为增强修学者的信心;二、流通分作为正宗分的总结,教导大众如何去行持。《观音菩萨普门品》是对《如来寿量品》的总结,重在行持上的显现。《如来寿量品》是智慧的根本,那么如何体现的呢,则在《观音菩萨普门品》中体现。


  《观音菩萨普门品》流通的因缘为北凉王沮渠蒙逊病重,经昙无讖劝念《普门品》而痊愈,故单行本流通,号《观音经》。



  智者大师是天台宗的开创者,后来人讲《法华经》基本上都要参照智者大师的《法华玄义》。智者大师还专门讲过《普门品》,为其著述了《观音玄义》、《观音义疏》,可见《普门品》在整部《法华经》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观音菩萨发愿,若是成佛,与娑婆世界最具缘分,众生称念其名号,可以随其心愿往生任意善道,不仅可以到人天善道,包括西方极乐净土、东方琉璃净土等佛国也可以往生。


观音菩萨的善名称功德



断众生烦恼与断自己烦恼的关系:帮助众生断除烦恼的同时,自身的善法也是在不断增长的,在这过程中,其实也是在断自己的烦恼。


观音菩萨的因地果德



观世音菩萨之所以能受到大众的称念和礼敬,不仅仅是因为其神通能救度广大众生,也因致诚念诵其名号,可以往生到任何一个善道当中。


《观音菩萨普门品》经题解析



 :指洞察万物的观察智慧。但 “观”要和“照”一起来解释。“照”,例如照镜子,其实就是在看自己。


《心经》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旧译观世音,玄奘法师翻译为“观自在菩萨”。在古文当中,“观”是对他人的,而“照”是对自己的。我们念这句“观自在菩萨”,其实就是要回观自身,所以后面是“照见五蕴皆空”,而不是“观见五蕴皆空”。我们通过对自身的观照,从而达到自在,却不能通过观别人来得到自在相。


虽然这里的“观”指洞察万物,但万物的来源是哪里?一切唯心造。因此你需要观察自己的内心是如何与世间万物进行交互的。如果我们的眼根没有与眼前的事物产生关联,我能否产生后期的思维?无法产生。所以我们思维的根本来自何处?我们产生烦恼的根本来自哪里?来自我们与外物接触,作意之后,我们所产生的种种思维。而这种思维是谁带给我们的?就是我们自己带给自己的。



例如,两个人吵架,其中一个人说:“除非天上掉馅饼,否则我不会原谅你。”结果楼上的人听到就果真掉了个馅饼下来。对于掉馅饼这个事情,这两个人会如何思维?如果他是绝对唯物论者,他可能就会问“楼上谁扔了馅饼下来”。如果他是绝对唯心论者,他可能就会想 “天上真的掉馅饼了,我是不是真的要原谅他?”还有可能他根本不会在意这个馅饼怎么来的,他只会感到今天不但和他吵架,还被东西砸到头,真倒霉。虽然我们看到的境界只有一个,但我们平常的思维模式,也就决定了我们怎么去认知眼前的这个事物。所以我们对世间的认知都是从我们自己的内心产发出来的,也就是“照”。


世音:即所观照的客观对象,一切口念之音声和礼拜之行为,都属于世间之音,是观音菩萨的救度对象。


中所说的客观对象是指因缘成熟的果报。


自在:誓愿弘深,处处现身说法;慈悲广大,时时救苦寻声。理事圆融,是名自在。



到底什么叫做自在?这个自在绝对不是指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或者安住自己的乐当中,不理会别人。“誓愿弘深”,观音菩萨发下了救渡众生的誓愿,他能够无碍地去显现他的誓愿力。比如说我想帮助你,我就能帮助到你。我的行为能够根据我的誓愿力去做,这才是自在。如果现在让我发起去救渡众生的誓愿的话,我能不能救渡众生?我其实并不具备这个能力,我偶尔帮助一下你可以,但是让我完全去救渡你,我是不具备这个能力的。但观音菩萨誓愿弘深,她可以处处现身说法,自在无碍地显现出她的愿力,这个才叫做自在。


菩萨:有凡夫菩萨、圣位菩萨的不同,此处观音菩萨果后行因,是圣者位。


普门:普是普遍的意思,门是通达的意思。普以慈悲显现,门以智慧成就。智慧,是空观;慈悲,是假观;智慧与慈悲圆融不二,是中道观。


:即类别的意思。


 


《法华文句》十种普门


(1)慈悲普︰众生缘、法缘及无缘等三慈中,唯无缘慈悲与实相同体,其理已圆,普遍一切,任运相应,故以无缘为慈悲普。


即无论有没有缘分,都希望所有众生都能安乐。


(2)弘誓普︰弘誓系约一切众生、一切法门而起者,故约之而以发弘誓为弘誓普。


即一切众生都要去救度,一切法门都要去修学弘扬。


(3)修行普︰凡所修不与理合,称为偏;触事即理,理智历法而修者,称为修行普。


只看事情的一面,是为偏。理事圆融无碍,为修行。



(5)入法门普︰二乘历别诸地之定有浅深差别,不得称为普;唯入中道,现诸威仪,一切三昧悉入其中,故称入法门普。


(6)神通普︰罗汉、辟支佛、菩萨之神通,其缘境偏狭;若缘实相而修者,即是真神通,一发则一切发,广遍十法界之境,故称神通普。


(7)方便普︰方便有道前、道后二种,道前方便不普;唯道后化用之方便能逗机利物,一时圆遍,故称方便普。(没有成就佛果之前,不能帮助众生直接成就佛果)


(8)说法普︰能以一妙音应十法界之机,随其宜而令解脱。


(9)成就众生普︰一切世间及出世间所有事业,利益众生,示教利喜,令入菩提者,故称之为成就众生普。


(10)供养诸佛普︰内外理事之供养能资圆智,圆智即佛,故称之为供养普。


若您对修学《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存有疑惑,欢迎给我们留言。我们将抽取部分问题于下次周末讲堂礼请法师解答。


若有受益,随喜点赞分享


按二维码

添加公众号

广州光孝寺官方微信平台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