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北京女子图鉴》第一集,我和女主的经历只重合1%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每周2、4、6更新,不更是小狗!

(本文特约:在体坛隔壁上夜班的D姐)


朋友圈里没看到这部剧,倒是刷公众号知道的。所以借大飞的地盘发个牢骚。


光看名字就猜到又是讲北漂的逆袭故事,因为主题是“女子”,似乎又多了一层女生奋斗史。


果不其然,看第一集就没有令我失望,就是这股熟悉的悲惨漂泊气息。似乎来北京工作的女孩都是这个落魄迷茫样子。


但我一直都想说,这不是所有女生(男生)的缩影,至少不能代表我。


(要知道刚工作那会,我可没有那么精致的衣着和妆容。好像到现在也没有。)


01



陈可依原本的生活水平不低,她刚出北京西站就想到打出租去清河,这一点做得多么自然,让习惯坐地铁公交的我感叹任性。08年北京地铁才两块钱,女主不事先了解一下?尽管随后她被高价的打车费惊讶到,可我惊讶的却是:北京西站到北四环要90多块这么贵? 08年的情况,不清楚呢。


话说,北京西站到清河,会经过北辰路、鸟巢那边吗?怕不是女主(观众)被司机(编剧)套路了吧。


陈可依到底了解帝都多少呢?她知道清河离中关村近,所以找上同学王涛(也可能不想一开始联系王佳佳),但是她却不知道清河离世贸天阶有多远。既然是她最向往的地方,怎么也得在脑海中标注了位置吧?这本身就说不通。当然,也可能编剧就是想让观众了解陈可依住得多远,所以得设置这一句她问司机的台词。


这就是剧本的基调,女主作为一个懵懂无知的大学生,出来闯复杂艰险的北京了。


02


说到底,陈可依完全没有准备好,这一点和帝都无关。


她学市场营销,但没什么实习经验,最多在火锅店里打工做过“促销海报”。从神情可以看出,这是她最能拿得出手的经历。可是这种经验别说在帝都,在成都也很难有竞争力吧?在任何一个一二线城市,这对大学生来说都不是能写进简历的事儿。


与其说北京给她上了一课,倒不如说是社会给她上了一课。


她不想承认自己是“最差的”(为什么留在成都就差劲了?),但一开始她的能力有限。


她不了解行情,对业内工资水平没有认识。她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方向的工作,只知道疯狂投简历,只想留在帝都。


对了,我就好奇,陈可依既然能收到那么多面试邀请,说明条件不差(不然一个本地公司为何无端端招外地学生)。但面试统统失败,是剧情硬要走老套的曲折路线,还是女主实在差到过不了面试关?


至于受到HR嘲讽、被老友欺负、男朋友分手、无奈之下投奔并不想投奔的人、开始地下室生活模式……大抵都是北漂剧里需要有的狗血吧。


03


你问:你倒是说说看,女主的故事哪1%和你最像了?


无非就是,她把行李箱扔下楼那一刻。


这才是真实的在外工作心酸史啊!


行李实在太多、太重了!!!


但,在帝都,路人看到一个小姑娘提行李箱爬楼梯,很多时候都愿意主动伸手帮忙的。我第一天来北京时就遇到,日后也遇到不少。所以,这就是我觉得这部剧的不真实之处之一。路边摊摊主居然还不说方言。口号太响亮,却没有还原真实都市生活,割离了一个普通人的世界,硬生生打造一部逆袭励志故事。


关于面试失败,我并非贬低女主。同为外地学生来京工作,我理解这种找工作的困难,更清楚,如果这个公司明知你是外地学生还约你面试,那十有八九是成的!本地学生有更稳定的在校优势,如果你不是十分合适,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这在各大城市都一样。


该抛出第一集里的终极拷问了:为什么不留在本地,选择来北京?


我的答案很简单。我和女主不同,我一开始并没有刻意来北京。


04


我在广东长大,在广东念大学,除了出国交换一段时间,没离开过南方,直到2013年还一直以为国内的火车是《哈利·波特》里的蒸汽式机车。找第一份实习时,我还读大三,(应该是)听取师兄师姐的经验,在回国前就开始投简历。


学了和何老师一样的专业,一心想做新闻媒体。这是我非常明确的事情,但对工作内容并没有太大认识。没想到海投中遇到一家北京传统报社的一个新杂志项目,对方知道我在广东,沟通几句后竟让我直接来实习,路途太远不面试了!


简直是天掉下来的馅饼!无需面试,而且是我最想做的媒体行业(尽管方向非主流),于是我想都没想,答应了回国后数日就北上。


我在北京举目无亲,没有熟悉的朋友,没有任何背景,比陈可依更加没有依靠。该怎么办?


我立马筹备租房子的事情。查阅地图,心里大概对交通路线有数;在微博上茫无目的地搜索了一轮,了解房价,还敏感地察觉到“自如”——顺利摸索到快速租房之道。


这里绝不是广告。我只是想表达,为“北漂”我做好了准备,对可能的生活有一定的认识才出发。


到北京两三天,我爸妈还发信息给我,,因为押一付三的租房模式几乎把我出国剩的一万块花光了。我却把握十足地回复:那是XX报社啊!你们放心吧!


后来,我终于知道为什么这份实习那么顺利——我那独一无二的专业优势。尽管帝都高校林立,但有我这种专业背景的很少,而且他们刚好有一定需求,而且只有我投简历了!


我想找工作就是这样,要明确你的优势,展示你的优势。梦想不是唯一的说辞。


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做什么。


05


至少,从第一集里,我只看出陈可依想去北京,但没有想做的工作类型。


那份实习结束后,我回到广东,一方面准备论文,一方面继续寻找实习。但我渐渐发现,我在南方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他们不理解我为什么不做外贸不做这不做那,我却想反问:为什么我要做外贸?谁规定我不能做媒体?


我的想法一直都特立独行。读书时就是爱搞事情的三好学生,理科生(计算机特长)方向却跑去学语言,理由是为了有更多的机会进新闻行业!


“广东也有很多媒体啊!”是啊,但比我经验丰富的人多得去了,凭什么收一个门外汉?而且,广东好像不太需要一个学小语种的媒体工作者。而且,这边我想做的方向太少。


难道只有考研才能继续新闻事业?元旦前后,我突然想到这一点,甚至考虑申请到台湾读研。


我需要逃出这个牢笼,我想回到那个包容我的地方,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也陷入了迷茫之中。有一次和蘑菇吃饭,我说到了这一点。


蘑菇问:“去台湾读研能回到北京工作吗?有人告诉你这个经验吗?”我哑口无言。


蘑菇继续说:“你想去北京就直接去,不要兜那么大的圈子。”


这一顿饭,改变了我的人生路线。


我想做的东西,想做的事情,只有北京能满足,所以我一定要回去。


春节回家,我就告诉了家人这个决定,他们表示支持,没有反对。


这就是我第二次北上的理由。没有实习邀请,没有找到工作,没有任何犹豫,我只身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


至今,已经3年多了。整体来说,一切都很顺利。


06


每每别人问我为什么来北京,我都是这回答的:我想做的工作,只有这里能满足,所以我就来了。


我想,来北京的出发点没有好坏之分,因为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但如果你没有准备好进入社会工作,就怪北京给你出难题,这就是你的原因了。


这也是我一直以来持的观点:只要在异地工作,都需要面对租房、生存等压力,这对所有人都是一样的,别用“北京”来给自己的经历增添色彩。虽然帝都房价很高,可是相对应地,工资也会更高啊。


所以,我想对陈可依说,那不是北京给你上了一课,是社会给你上了一课。你不清楚自己的优势是什么,还在毫无经验之下盲目去追求一份高品质的工作,自然会碰到一鼻子灰。假如你去上海、广州、甚至留在成都,都不会差太多的。但《广州女子图鉴》可能没多少人关注,还是帝都更有看点。


所以,我想对陈可依说,在去北京之前,你为什么不在成都先工作半年呢?既然一开始的优势不足以直接留在北京,那积累了更丰富、靠谱的工作经验,再去北京不至于起点那么低。也许到时候,你会发现,这座城市对有备而来的你非常包容,剧情可以直接略过前面苦情的几集了。


所以,我想对陈可依,以及所有感到迷茫的学生说,出来社会工作前,请做好准备。哪个城市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需要明确自己究竟想做什么。你连爱喝雪碧还是可乐都搞不清,那对自己太不负责任了。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