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保健“馅饼”还是骗钱陷阱?检察官带您辨别“套路”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三明徐碧派出所

时间:4月1日上午10时许


一名七十多岁的老大娘跟民警交谈完十几分钟后离开之时,突然晕倒在地上。




值班民警立即上前查看

并马上拨打120



大娘还能听见民警说话

但是没有力气起来

民警赶紧把大娘扶起来



原来这都是因为“保健品”。前些天,大娘经人介绍到三明列东一家保健品公司听课,并先后购买了一些所谓的保健品产品。



这次她又花一万多元

购买了一张具有保健功能的床铺

想买给孩子使用

但孩子知道后拒绝接受

并告诉她可能上当受骗


王大娘

我买过他很多产品了,都没有用。他们夸大其词,我也就认了, 这次买床铺是想给孩子。听他们说很好,很好。


派出所民警 张某

保健品公司以已经拆装的理由拒绝退款 。把保健品退回去,保健品公司希望要扣除20%的手续费。


保健床一次都没有使用

退货要被扣20%的手续费

王大娘越想越气

于是想到找派出所求助



没想到王大娘转身就晕倒在派出所内,120医生赶到现场诊断王大娘为血压过高导致晕厥,老人清醒后称身体并无大碍,但是不愿去医院。



接下来,检察蜀黍上线了:




一、保健品并不能保健

所谓保健品,实际是一种食品,2015年起实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保健食品》中对保健食品的定义是:声称并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



可见,在法律上非常明确,保健品就是食品的一种,所有其他的宣传,无论声称包治百病也好,疗效显著也好,都是骗人的,有媒体曾发表评论称“目前在中国,所有保健品都是骗人的,没有例外”,主要就是从这一层意义上说的。




二、保健品宣传与推销带有欺骗性,套路满满:


常见的保健品宣传与推销方式有:免费体检、免费试用、免费健康咨询、“专家”“学者”“权威”在公共场合介绍该产品的“特殊疗效”和发布“权威检测报告”“名厂名牌”“用药质量生产保健食品”“本厂所有产品效果好”“购买产品即可成为会员,而后推荐别人购买可获报酬,推荐越多报酬越高”“绿色、健康、高科技”等等,但在这些诱惑的背后都是营销的陷阱,一旦上当,接下来就是变本加厉的暴利销售,直至掏空老人的全部积蓄。




都说自己曾走过最长的路叫“套路”

老年人最容易中招的“套路”就是声称能“治百病”的保健品!


检察君释法,



许多不法商家利用老年人的心理,向其销售被夸大了效用的保健品甚至不合格产品,骗取了不少钱。不过,被骗的老人们也不用慌张,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倍赔偿规定: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十倍赔偿规定:

,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但是,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存在不影响食品安全且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的瑕疵的除外。



,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内容应当真实,与注册或者备案的内容相一致,载明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功效成分或者标志性成分及其含量等,并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保健食品的功能和成分应当与标签、说明书相一致。



如果有老人购买了不合格保健品被骗,带上货物找商家退货并要求赔偿,协商不成就告他,让他承受应有的惩罚。





那么在上当受骗后,

应该怎么办呢?

1、可加强与商家协商,要求退回所购产品,返还钱财。


子女发现老人上当受骗后,应该保留购买票据和产品,及时找到保健品公司,要求退还产品和返还钱财。


2、可向卫生局、,请求追回被骗钱财。


商家为了提高销量,通常会将自己的保健品包装为有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的神奇物品,但是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内容应当真实,与注册或者备案的内容相一致,载明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功效成分或者标志性成分及其含量等,并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如果商家有虚假宣传的行为,欺骗消费者,那么消费者可以向卫生局、,请求追回被骗钱财。



3、收集、固定好相关证据,向人民法院起诉商家,也可以将商家及保健品推销员列为共同被告。


如果协商、举报无果,消费者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一般情况下,都是保健品推销员上门推销,此时也可以将保健品推销员列为共同被告。


 4、可向公安机关报案,依法追究商家的法律责任。


如果商家夸大事实,虚假宣传,编造、散布虚假食品安全信息,则有可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消费者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


如果商家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骗取老人数额较大的钱财,还可能构成诈骗罪,消费者可以报警,由法律追究商家的刑事责任。



我们应该对老人多加关怀和陪伴,提醒他们理性消费,社区也应该加强宣传和思想教育,才能减少老人上当受骗事件的发生。如果上当受骗,也不要惊慌失措,而应该据理力争,保留证据,并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金额较大,还可以请求国家有关部门协助。




以诈骗罪重拳打击欺诈销售保健品




期间,,对保健品虚假宣传、欺诈销售类案件以诈骗罪定罪处罚,有效打击。在他看来,此类案件日益猖獗,原因之一是违法犯罪分子的违法成本较低,惩罚力度较小,最高额度20万元的行政处罚无法起到震慑作用。 



因此,非常有必要摒弃将欺诈销售保健品案件局限于民事纠纷、民事欺诈的传统思维,而应将其纳入刑法规制范畴,通过公安机关以更强大的资源和手段来打击保健品虚假宣传、欺诈销售类行为,追究行为人法律责任,方能做到重拳治乱,维护公平有序、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 


在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今天,在针对老年群体欺诈销售保健品现象呈多发趋势的背景下,不应再将此类纠纷局限于民事欺诈与行政处罚,而该及时祭出《刑法》利剑,全面围剿类似诈骗行为。






作为晚辈

回家探望长辈的同时

别忘了跟他们说说消费陷阱

让他们练就火眼金睛辨“套路”!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