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活动啦 | 春暖花开 我们春游去!第一站:浙江南浔古镇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更多顾山新鲜事,请点击“阅读原文"

 

主编阿蔡:热爱骑单车的汉纸一枚,这项活动不单让我更多地体验了骑车的快感,也因此扩大了我的生活圈,大家都是因为同样的喜好走到了一起,骑行队伍逐渐在壮大,骑友们的感情非常好,不论是骑行的路上,还是平日生活、学习上,都会互相帮助。对于我来说,单车运动是成长的历练。几个一起骑行的小伙伴们说:“一起流汗,让我们成为了朋友”。关注小编,跟我与你一起遇见不一样的顾山。

更多关于阿蔡,请加微信:wxcai3288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wxcai3288

▁▁▁▁▁▁▁▁▁▁▁▁▁▁

古都风韵——南浔

 寻梦古都-南浔一日游


周日早适时集合赴5A景区-南浔古镇】:南浔曾由南林和浔溪两村组合而成,具有七千余年悠久历史,正所谓游遍江南九十九,不如南浔走一走;南宋初,本地仅一村落,称浔溪村,后称南林,“耕桑之富甲于浙右,土润而物丰,民信而俗朴,行商坐贾之所萃。”淳祐末立南浔镇;南浔镇名胜古迹众多,古建筑与自然风光和谐统一,既充满着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灵气,又洋溢着江南水乡诗画一般的神韵,欧陆情调与江南古风的意外并处、相得益彰,使古镇魅力更加引人入胜。走进江南罕见的沿河古居街,感受古镇民风淳朴......


发班日期: 4月16日周日满50人开团

游程:一天

成人价:148元/人-不含餐

儿童价:74元/人 -不含餐(1.2米以下儿童)

福利:每人送迪士尼卡通图案毛毯一条

集合时间:4月16日上午5:30 大巴包车往返

报名方式:添加小编微信wxcai3288报名,或直接扫描二维码联系


主办:顾山微生活

承办:江阴市红豆村金鑫旅行社有限公司

集合地:顾山镇人民路133号顾山单车俱乐部门口


古镇之于我,有着近乎偏执的情愫。虽说从生于、长于鱼米之乡,对小桥流水、青砖乌瓦本应早已屡见不鲜,然则,始终喜于追寻古镇的脚步,并乐此不疲地辗辗转转,从未停歇。


每每提及江南古镇,小桥流水、乌篷吱呀或许是留给人最直接的印象,除此之外就是粉墙黛瓦、庭院深深了。走过了太多的古镇,然而,最让我钟情的,却是南浔古镇那斑驳的石桥、古旧的陋屋和恬静的味道,伫立期间,仿佛能倾听到到发生在遥远的故事…


南浔之于和顺,要更水灵一些,小桥流水是它的特色;较之乌镇,南浔摒弃了那份喧嚣,更显得曲深径幽;而比之周庄,南浔则更显得小家碧玉一些,温婉细腻是让人着迷的情怀。


江南的雨最让人难以招架,水乡的小镇当然也不例外。清风飘,细雨遥,秋未老。这并不恼人的细雨,湿润了小镇里的光滑如镜的石板路,抹绿了老屋旁的乌桕。从屋檐下,落到青石缸里的,是带着节奏的雨滴;在古运河上,横亘着的,是历经风雨的石桥~


经东大街,过风雨桥,末端等候你的便是憨厚的船夫。小心翼翼地晃上那吱呀的船篷,随船轻声摇摆。


舟游古镇永远是水乡的主题曲,摇橹的船夫滔滔不绝着对这片水土的喜爱。探头望去,这烟雨蒙蒙的天气,倒是与水乡景致相得益彰。

“江南春雨润如玉,往来不湿行人衣”,伞在这里似乎显得可有可无。细雨的时节,最适宜在这里徜徉。小镇的色彩浓郁却不浓烈,恰如那泛着幽幽青色的湿滑河埠头,仿佛承载着无数类似“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的温馨故事。小巷的石板路已经被路人的足迹打磨得光可鉴人,那是一种厚重而不浮夸的通透,像极了亘古美玉上的温润……


河岸垒砌得很规整,河道并非完全的笔直,水愿意往哪里去,河道就往哪里去。岸边的柳,正当年,条儿稀朗,空气中还不时传来桂花的淡淡幽香,未谋其面,先闻其香~

南浔古镇,河流纵横,密如蛛网,池荡星罗棋布,历来就是“无桥路难行”,民间有“三步一拱,五步一桥”之谚。众多各具风姿的石桥、木桥,构成了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据《南浔新志》记载,镇区有石桥、木桥77座。至今被称为南浔三古桥的是广惠桥、通津桥和洪济桥。据当地人介绍,广惠桥的这对石狮子广惠桥是青团老石工集祖孙三代花了三年时间完成,也是老石工最后的杰作。

绿油油的蒿草顽强地从老桥的石板缝隙里生长出来,已经几乎盖住了石碑上的铭文。有水自然离不开桥,小镇桥多,坊间亦有“十步一桥”的说法。“走得桥比你走的路长”,尤其适合水乡小镇的人。大隐隐于市,远离荣辱纷争的小镇唯一能让人上上下下的,或许也就只有这结构简明,却又饱经岁月的石桥了吧。

站立在那古老的桥上,亦或是泛舟在静谧的川流中,看着岸边已经上了年代的小巷灰房擦身而过,都别有一番风味。“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样的意境,或许,也只有在这样的古镇中才能感受得到吧。


古镇石桥,不仅连接着此岸与彼岸,更是连接着历史的岁月和发生在古镇身上的每一个故事。而那每一个的石阶,滑动的是历史的沧桑;每一个扶手上,见证的是时间的痕迹;每一条河溪中,流淌的是悠长的光阴。

“碧溪深处绝世喧,自汲清流日灌园,却笑渔船长共到,不知是否比桃源。”秋季的午后,南浔古镇,随着淡淡的韵味流淌。

游船的终点在鹧鸪溪畔,鹧鸪溪上歇着一些小木船,一律的乌色的平顶,顶下的四方沿儿,天蓝色的小荷叶边儿。隔着鹧鸪溪,两岸的树或和风做伴,或与水为邻。

鹧鸪溪的尽头,几只闲散的鸬鹚,带着喧宾夺主的姿态,对着静静地水面物色着下一顿美食。

登船上岸,道路不很宽,约两米。路中间嵌着两排条形石板,一块接着一块。条石宽一尺有余,正好适合两、三人并行。条石两边镶嵌着一些旧瓦。过去盖瓦房的瓦片,委婉地曲成弧形,青灰的色泽里沉淀了时光里的烟雨,也有称其为“布瓦”。这些瓦片竖着立在泥土里,只露出弯弯的沿。一片挨着一片,一排挨着一排,五列成行,石条左右对称排列。

那些向着天的瓦片,那些遮风挡雨的瓦片,那些在屋顶上俯仰相间的瓦片,能够承载它们的那些老房子,越来越少了。然而,它们并没有结束自己的命运,而是用另一种形式,述说那些老房子留在这个世界的最后的声音。


江南的天气,犹如3岁婴孩的脸,总是俏皮多变。一会儿阴雨绵绵,一会儿艳阳高照。到了江南古镇,一定要调整心情、舍得拿出时间来“休憩”。


在古镇,即便是走在一条普通的石头路上,也会有无数的风景等待着你的发现。那一块块青石板,敲击着多少回忆,才能成为这亘古的留恋。


有阳光的早晨总会感觉特别温暖,在这样的天气游览古镇,是再适合不过的了。水里泛着阳光的色调,桥上有太阳照过房屋投射的影子,已经略显萧索的柳条垂在水边和挂着红灯楼的木船呼应着,一切似乎都那么和谐,演绎着古镇的宁静。

随意找一条小巷子,那种窄窄的,深深的,间或有老式煤饼炉子的青烟飘起的小巷,慢慢地踱进镇子深处。雨后的古镇,连空气都是湿润的,偶尔会有乌桕树叶上的水滴钻进脖子里。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茉莉花味,背景是灰墙黑瓦的古宅,“咿呀”作响的是小木舟的摇橹声……这样的场景向来是我这种“游手好闲”之徒的最爱,或许,这也最符合人们对于江南小镇的所有想象,值得高兴的是,这样的“有声有色”的画面,依旧可以在南浔被无数次的定格。

大红灯笼高高挂~或许,这种电视剧的情节,就是源于类似的高宅府邸吧。

沐浴着清晨的阳光,感受这份属于一个人的安静,悠闲、自在,怡然自得。微风过处,落英缤纷,竟成了古镇活动的装饰画。


回忆是奇美的,因为有微笑的抚慰,也有泪水的滋润——寻常巷陌,最宜怀旧


古老的房子,住着几代人,历史的印记,就在他们口中代代流传~如果回忆会是永恒,我会永远记得那慈爱的笑容,如同古镇一样深邃。悠悠的岁月,夕阳西下的时候,古镇依旧安宁~

“若风骨乏采,则鸷集翰林;采乏风骨,则雉窜文囿。唯藻耀而高翔,固文笔之鸣凤也。”,应该是出于此处吧。想来园子的主人必然是惜文之人。

走在瓦片上,就像漫步在时间的刻度上,融入了时光的深处。仿佛听述说着,一辈又一辈人,他们的冷暖,他们的温饱,他们的命运,以及与瓦片息息相关的故事。

南浔古镇,临于水上的一座城。灯火阑珊,别有天地,繁华落尽的背后,孕育着另一个崭新的故事。


南浔的桥固然很多,但是,倘若因为这些细腻柔软的景致,让你误把南浔认作一位婀娜旖旎的小家碧玉,那就有失偏颇了。若然细细观摩,从百间楼的故事,到南浔“四象”的显赫与历史厚重积淀,林林总总的痕迹无不彰显着南浔这座千年古镇的内外兼修,她更像是一位温婉端庄、落落大方的大家闺秀,低调着华丽,不做作,不张扬。于是,便有了“走遍江南九十九,不如南浔走一走”的俗语。


明代万历至清代中叶的南浔已跃然成为江浙雄镇,基于蚕丝业和缫丝业的优越便“耕桑之富,甲于浙右”。一个多世纪前,凭借中国近代最大的丝商群体, 南浔在清代末年成为了巨贾云集的蚕丝贸易中心。“四象”、“八牛”、“七十二黄金狗”这便是南浔坊间以财富多寡来称呼镇上的江南四巨富、八位大富以及众多的财主。若用当下流行的玩笑昵称,或许,就是“土豪”吧。

“头发梳得光,吃蛋吃个黄,鱼虾喝点汤”这就是南浔关于财富生活的民谣。然而,这些财富英雄留给南浔的不仅仅是传奇,更有占江南六镇中半数的文保点、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历史文化遗产预备清单的荣誉、几个世纪积累下来的无数典故、以及当地老百姓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谈资……



“南宋以来,园林之盛,首推四州。即湖,杭,苏,扬也,而湖州,杭州为尤。宋时江南园林,萃于吴兴。吴兴园林,公实萃于南浔,以一镇之地,而拥有五园,且皆为巨构,实为江南所仅见。——《江南园林志》

在小莲庄门口许个心愿。

小莲庄由外园、内园及刘氏家庙三部分组成,向以“园中园”闻名遐迩。园林构思精巧,园林主体为十亩荷花池。外园有荷花池,亭榭楼阁,曲桥长廊,环绕池周,傍水而建。桥畔古木扶疏,藤萝蔓布。北岸建有六角亭,隐于垂柳翠竹之间,极富江南水乡情趣。若遇荷花盛开,紫藤缠绕,想必是极美的。

这里便是晚清南浔“四象”之首,清末光禄大夫刘铺的私家花园。


穿过碑刻长廊,便是退修小榭,临莲池而建,形成独特的凹字形,突伸部分自成小厢,称耳房。后厅有暗廊,与两侧曲廊相连。退修乃退而思之,休身养性之义~

倚窗而望——江南小莲庄,十亩荷花塘。各处建筑分别成景,景景之间,具界不界,内园外园似用非隔,错落有致。

荷池西岸较高的建筑“东升阁”,这是一幢充满法国风情的中西合璧建筑,因为早晨可在楼上看到旭日东升,所以叫“东升阁”。按照封建传统,一般大户人家女子是不能随便抛头露面的,东升阁便是专供刘氏女眷观赏休闲的场所,故又称“小姐楼”。室内用雕花圆柱装饰,壁炉取暖,窗的外层用百叶窗遮光,中西风格的建筑毗邻,却没有一丝格格不入的感觉,这是多么独具匠心的设计啊。

“乐善好施”坊的坊心花板雕有“状元及第”和“孝感动天”的浮雕,正楼花窗为八仙透雕,门额横坊为狮嬉绣球缕雕,正脊两端为龙吻圆雕,雀替浮雕为“刘海戏金赡”“和合二仙”“武松打虎”和“小放牛”等吉祥图案。

刘氏家庙是为刘氏家族祭祀祖先之所,家庙门前立石狮一对,石狮造型为“严父慈母”。大宅难进,从这高至膝盖的门槛就可以看出来。照壁内两侧竖旗杆座一对,祭祖的时候,一边旗上写着国泰民安,一边旗上写着风调雨顺。

“贞节牌坊”,或许,曾今,这是对于一个女性至高的荣誉,然而,一个冰冷的石碑却困住了一个女人的一生,即使再高,却没有温度…抬头仰望,除了尊敬更多的应该是惋惜吧~

“土豪”的后花园,百年古樟树,幽幽青石板,御用也不过尔尔吧~

一路风景走过,目睹这些随历史岁月流逝的痕迹,任凭晓风垂柳拂面,心中不免波澜起伏。


嘉业堂藏书楼,隔溪与小莲庄毗邻,藏书楼掩映在园中,楼外有园,园中有池。而门楼上“藏”字缺失的那几笔,恰恰体现了谦逊的意味。藏书楼系砖木结构,坐北朝南,后进正厅为“嘉业厅”;正中高悬 “钦若嘉业”九龙匾。东侧厢房为“宋四史斋”,由吴昌硕篆额。

大气与精致兼修,或许是它给我的第一印象。民国以来,多次战火迁延到这里,马跃疆场的武人,虎视眈眈的东夷人,,都退去了脚步。这书楼,就这样一直安静在这里,保持着八十年前的模样。

书,已然散去了不少。其中四本书的雕刻版完整如初,尤其珍贵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这般。其实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现代印刷术已经运用得很广泛了,当时上海的商务出版社等都是采用的现代机械印刷。这个固执的江南男人,坚持用古老的雕板印刷,聘请江南最精工的雕刻师,选用上好的红梨木,来雕刻那些遗世的珍本孤本。过去的藏家们,收藏到珍本,总是小心藏护,担心外传。他却恰恰相反,他扩印那些书,他认为只有扩印才能流转。他收集,他补遗,他刻版。他让爱书的人们从这里领走它们,就好像把自己收养的孩子,送回到他们父母的怀里,或许,这就是江南“土豪”的博爱吧。借用王安石的一句话就是:穷人因书而富,富人因书而贵。

藏书楼掩映在湖石柳荫之间,楼外便是庄园。楼前有池,园内古木参天,浓阴蔽日,若待夏日,池中有绿荷亭亭,红莲怒放。庄园有亭三座,曰“明瑟亭”“漳红亭”“阮碧亭”。更有三座巨大的太湖石假山,玲珑剔透,甚是精美。

走过沿河错落有致的院墙,转个弯,不及细细欣赏微波荡漾的运河水、把玩古色古香的石桥石椅,只触摸沉默的高墙和碑石,迈过高高的门槛,就进了张家大宅——张石铭旧宅。


张石铭旧宅前临古浔溪,坐西朝东,是南浔四象之一张颂贤之孙张均衡所建,因其生平好石,故字取“石铭”。他除继承祖业经营丝绸、盐业外,还在上海开设慎大钱庄和东南信托公司,开展标金、投票、公传学业务,并经营房地产。

已然斑驳的大门,或许诉说着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待到繁华落尽,寂寞成殇。

张石铭旧宅是我在南浔偏爱的地方之一,且不论眼前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穿过客厅楼阁,更是有少有的的欧式建筑风情,一个能将中西杂糅融合得这般完美的技艺,或许也就是本地人所谓的大器吧。

传说这搭载着失传工艺、不会染尘的淡蓝色窗玻璃,当年时价一两黄金一块。如若当时有福布斯榜,这位巨贾应该足以位列榜单三甲了吧。

红砖粉墙有点像教堂,整个楼房透着法国路易时期风格,好想一窥那虚掩的窗门~

西式洋楼内设私家西洋舞厅。楼内及大厅的装饰、建筑材料大多数从法国购置,墙面上镶嵌彩色瓷画瓷板,墙面屋顶均用洋红砖瓦砌筑。洋房前庭院中栽着两枝广玉兰,一雌一雄,现已有两百多年树龄,叶大密哉,引来鸟雀婉啼,煞是动听。

“江南第一民宅”的出口就是鹧鸪溪~


刘承干一生淡泊名利,不求仕进,即使到了晚年家道没落也坦然自得,故以“求恕居士”自居,想必“求恕里”应该也是取名于此吧。

求恕里属于典型中西合璧的建筑,整个结构以门房、甬道、西洋门楼、卷门、庭院和独立的楼厅相结合。进门是一条长甬道,具有上海里弄的风格,在中间有一座西洋门楼,上面有“鹧溪小隐”四个字。在西洋门楼的上面有几个像金蟾的动物,据说这是刘家做生丝生意的商标。

防火防盗的马头墙,这也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马头墙高低错落,一般为两叠式、或三叠式、较大的豪宅,因有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可多至五叠,俗称“五岳朝天”。

财富与文化,使南浔拥有了浓得难以化解的历史积淀和厚重的人文孑遗。在这样的小镇里闲逛,脚下随意踩着的青石板都可能会有一段冗长的演义。

刘氏梯号是刘镛第三子悌青所建。整座建筑由南、中、北三部分组成。以传统儒家文化思想理念为主体,大宅高敞恢弘,融入西欧罗马式风格。洋楼下还沉埋过一场不可忘怀的历史悲剧----清初第一文字狱“庄氏史案”。

俗称的“红房子”就是这里了。罗马石柱、椭圆形空间、红砖、立面精致的砖雕、铁栏杆、百叶窗尽显巴洛克风格~

这些中西合璧的宅子,被封闭在高筑的青瓦白墙中。或许,富商们也有自己的顾虑,毕竟处在思想闭塞的年代,过度的西化难免遭人非议,甚至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于是隐藏起来的西派风格,让他们免于落人口舌。


如果仅仅以财富来诠释南浔,必然是片面的。自从南宋,南林、浔溪两镇各取名字中的第一字,合建为南浔镇以来,崇儒尚文的民风为南浔赢得了“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的美誉,仅宋、明、清三代,南浔出过四十二个进士,五十六人赴近现代南浔名人群体崛起的现象更为世人所瞩目,如辛亥革命先驱张静江、体育家徐一冰、中国航天之父屠守锷、新中国飞机设计第一人徐舜寿、北京大学校长张龙翔、 “中山大学”首任校长和“中央大学”首任校长张乃燕等。即便是今天,南浔籍的两院院士亦有八人之多,文风之盛,可见一斑。

这里依旧保持清代传统三进五间式古建筑风格,一进有一厅五室,每进之间各有天开,每进一堂便递高一级,寓意着步步高升。在这里,瞻仰了孙中山书写的“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四十州” 条幅,邂逅了清末状元张謇书写的“尊德堂”匾额,又浏览篇篇故纸堆,不禁让人怀想当年风起云涌的民国革命岁月。


若论南浔,更让我醉心的还是“百间楼”,这是江南真正意义上的临水而居,四百多米长的青石板路,讲述着一段传奇的演义:明代礼部尚书董份归隐南浔后,其孙子与南浔白华楼主嘉靖进士茅坤的孙女结亲,迎接新娘的时候,茅坤家嫌弃堂堂董尚书家里的房子不够宽敞,就遣媒人对董家人说,女方有100个陪嫁的婢女,你家太小,住不下。老尚书说,不妨,我马上造100间楼,给你家每名婢女住一间。遂依河而建,立屋百余间,故曰“百间楼”。

《竹枝词》中“参差闤闠压溪流,长板桥连洗粉兜,夹岸珠帘风宕漾,春波影泛百间楼”,说的就是百间楼前的“百间港”,亦或称之为“百间河”。据说洗粉兜这地名和一个凄美的传说有关。当年范蠡说服西施前去吴国,相伺吴王。它们沿水路向姑苏去,途经此地,天色已晚,众人歇息。西施临水而坐,内心凄然,想投河而去,后被人发现,才悄然拭泪,洗尽粉黛,踏上既定的征途。此地因此得名“洗粉兜”。一条如此清幽的水,确也配得上映照千古美人的容颜;而一位千古美人的泪水,也值得在千年的时光里流转。

楼房为传统的乌瓦粉墙,形成由轻巧通透的卷洞门组成的骑楼式长街。最集中的一段是河东岸的莲花桥到长桥,房屋较为整齐,密密扎扎地布满了河岸。灰墙、青瓦、沿廊、河埠、花墙、卷门、廊檐、河水流淌,船只往来,呈现出一派典型的江南水乡特有的风光。

百间楼河道原是运河,通湖州和乌镇、苏州、南浔的物资均从这条河迸出,而且还有个别样的美称——“东方莱茵河”。曾几何时,人们在船里载瓜菜,载米粮,载红衣新娘,载青衫远客。船载着他们的生活,去他们想去的远方,归他们盼归的家。风来了也无妨,雨来了也无妨,江南的日子,安适。


很多来南浔游玩的人都喜欢住在百间楼的“留荫庐”,这也是《走遍中国》的取景点之一。这是百间楼其中的一间老房子,从长板桥上看去,一扇小小的木门,挂着两盏红灯笼,墙上爬满了碧绿的攀岩植物。门上悬着石刻的“留荫庐”三个字,古朴而雅致。推门而进后看到的完全是另一番天地。

百间楼的民居旅社有一个很好听的总称——枕河人家。“枕河”两个字既形象又写意。如若住在临河的房间,推开窗,闻见鸟语花香,细雨落在河面上漾开点点涟漪,世间安静,让人不会有一丝杂念。“倚楼听风雨,淡看江湖路”说的应该就是这种意境吧,如同江南的吴侬软语,细腻,波澜不惊。

沿河是长街,沿街房屋太多为前店后宅。大户人家均三至四避,一般人家为一个天井的两进屋。 无论是三叠式的烽火墙还是拱形的过街卷洞门、水柱廊檐,或是老百姓忙碌的身影,都在静的像一张玻璃纸般的河面留下了完美的倒影,一河两岸,隔岸观景,相看两不厌。

“百间楼上倚婵娟,百间楼下水清涟;每到斜阳村色晚,板桥东泊卖花船。”百间楼是江南一带极为罕见的沿河民居群落,而逛百间楼则需一个有着庸懒光线的黄昏,看着温和的光线将木栅栏的影子拖得老长,乌瓦粉墙也渐渐有了暖意。

或许,这里也是南浔之于其他古镇,区别最大的地方吧,在这里,依旧可以看到这个古镇最真实的居民,洗衣淘米的婆婆、岸边钓鱼的大叔、家门口晒太阳嗑瓜子的阿伯…水乡人与江南河之间,是自在自如,是小扇轻摇的适意,是月沐小楼的相宜。

轻巧通透的卷洞门组成的骑式长街里传来了自行车清脆的铃铛声,下班的人们在沿河的长廊里赶路,说是赶路,却也是不紧不慢,一如小镇与世无争的生活节奏。各家的煤饼炉子摆到了河埠头上,主妇们一边收着衣裳,一边张罗着锅里的菜……

自明代海路贸易开通以后,陆上丝绸之路逐渐退位,鸦片战争后,湖州丝商抓住机遇,开创了近代中外贸易的先河,使湖丝在海上丝绸之路中一直居于主要地位。当年,南浔就是因桑蚕丝织而富甲一方的。

“申江外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先狂。”记载的就是湖州丝绸海外贸易的盛况。

若是仔细观察,还能发现河埠上的青石板台阶被重重的丝包划出一道道深沟。

而以湖州命名的“湖笔”,自古以来在文房四宝中就有着极高的声誉。它的另一个名称是“湖颖”,所谓"颖",就是指笔头尖端有一段整齐而透明的锋颖,这是用上等山羊毛经过浸、拔、并、梳、连、合等近百道工序精心制成的。“千万毛中拣一毫”就可以看出来制笔技艺的精细和复杂。所以,南浔也成了众多文人骚客的流连忘返之地。

零星的店铺就张罗在岸边,依旧是那种老式的木头排门店面,散卖着文房四宝中赫赫有名的“湖笔”,精致的笔架上挂着文人墨客们手中的“管城子”、“中书君”。

小莲庄对面的小广场上,不是闻鸡起舞的当地人,就是戏舞人生的“花旦”,仿佛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总能吸引过路的游客驻足同乐。

上古,这里炊烟袅袅;南宋,这里理水为镇,成为烟火万家,鳞次栉比的江浙雄镇;近代,这里富可敌国;当代,生活的幸福感,已经真实的洋溢在古镇人的脸上。记得看到过这么一句话:两个人,如若私奔,请去往西塘;如若生活,那么就留在南浔吧。

走过双桥,桥头的小食摊里“吱啦啦”地作响,金黄色的臭豆腐在大锅里咕噜咕噜地跃跃欲试。老板熟练地操起一手把生面,落到锅里,片刻工夫就捞了起来,放到有葱、酱油、猪油的大海碗里,地道的阳春面就做好了,小食摊生意不错,多是来吃早点的本地人,小镇百姓的生活就如阳春面般朴实,日子打发的如老桥下鹧鸪溪的流水一般平常。

走过拐角就被香味吸引,手工打磨的零食总是我的最爱。木锤糖、牛皮糖…带着浓浓的儿时回忆。

走过双桥,点一份传说中的双交面。几十年的老店,或许,连这古董似的水壶都已经超过了我的年纪。

“双交”其实就是两种料的意思,可选鱼肉、猪肉等辅材。当然,重口味的朋友也可以尝试三交。

南浔三碗茶:第一道茶是风枵汤,一种像糯米锅巴一样的东西,冲泡之后香软糯滑,口感很好。第二道茶是薰豆茶,配料有薰青豆,桂花干、橘皮、胡萝卜丝、紫苏、芝麻等。第三道茶是绿茶。由于没有前两道有特色,一般就不特意端出来。据说“三碗茶是过年时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三碗茶的顺序是先甜后咸再苦。第三碗绿茶,一般在吃过饭后端上来慢慢喝。”

南浔藏谷酒:南浔古镇城郊的辑里村藏谷桥,千百年来保流着传统的酿酒工艺,至今仍有很多人家还延续着用传统工艺自家酿酒的习俗。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

御酒坊:南浔古镇御酒坊特制南浔酒、米酒和酒酿,回味悠长、浓香四溢。据说当年他家的酒送给南宋皇帝饮过。故后名气很大,御酒坊里的几百个酒坛证明它曾经兴隆过。

还没进门,就被扑面而来的馥郁酒香所包围,酒香不怕巷子深啊。

浔酒,味似绍兴,而清辣过之~

野荸荠曾是南浔东大街上一茶食南货店,已有百馀年历史,三开间门面,是乌瓦粉墙的砖木结构旧式楼房。门面上方有老店的标志,那是一幅“白鹤翱翔、松柏常青”的浮雕,象征着吉祥美好之意。茶食店现做现卖传统特产桔红糕、定胜糕,麻酥糖、糖年糕、百果糕等各式潮式食品。其中以桔红糕和定胜糕最为著名。

牙刷火肉粽子、罗幼兰笃笃馄饨、金宝豆腐浆、臭豆腐、阿章薄荷水……这些当年小商贩们在街头巷陌叫卖的特色小吃,能随时唤醒“老南浔”们沉睡在记忆深处的味蕾。

周生记馄饨、姑嫂饼、丁莲芳千张包、歪嘴臭豆腐、定胜糕,熏豆茶、百年老店“野荸荠”的橘红糕、糯米棉糖、火腿炒螺丝、清蒸白水鱼、红烧大蹄髈……各种地道的水乡小吃和小菜,已经将视觉之旅变为饕餮之行。


小镇的傍晚没有华灯初上的市井喧嚣,也没有灯红酒绿的意兴阑珊,有的只是蜿蜒不见尽头的过街卷洞门或枕河人家小屋里橘黄色的灯光,并不亮堂,但“家”的味道却已是极至。

慵懒的喵星人早就倦眼蜷缩在门口,等候主人的喂食。

10月黄昏后的清风伴着阵阵清新的皂香。洗衣,洗菜,人们依然深爱着这种河边上特有的生活,大家从县里城里往家里赶,灯火亮了,又是美好的一天。

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幸福就是,寻常的人儿依旧。幸福就是,早上挥手说“再见”的人,晚上又平平安安地回来了,书包丢在同一个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张椅下。

相较于西塘,南浔显得静谧。华灯初上,街面上很多的店铺已经纷纷打烊。在饭店吃晚饭的游客也较中午少了很多。

一边品着河景一边囫囵着小食,静静地看着水乡的夜慢慢浮上水面。吃好晚饭,已然烛火星灯。走在宁静的街上,不禁觉得旅行能够让我看到自己所拥有的是何等的少,而自己所未曾拥有和永远不会拥有的是何其的多。

漫步于河畔,安静的雨和凝固的时间适恰静默,这一刻置身于此,远离尘嚣。灯光古桥泛船影,或许,这就是古镇之夜的神韵和魅力。


其实,南浔没有喧嚣的夜生活。夜晚的街道,甚至稍显冷清。而这家位于双桥尽头的西街1899酒吧,或许是游客晚上唯一聚集之所。

这家酒吧,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小孩,他有着纯正的南浔血统。相信很多人对真正的LiveHouse有些陌生,它目前风靡于世界各个角落,具备专业的演出场地和高质量的音响效果,针对和培养一些地下乐队、民谣歌手、独立音乐的一个场所。

杂糅的灯光中,细听台上的轻声慢唱,细评一杯血红的Margarita,这样的夜倒也落得自在。酒精、音乐、心情,一切都恰到好处。

吧台的人更多的是自顾自地喝酒聊天,而台上的青年依旧纵情自己,仿佛整个世界只属于他一个人。

微醺而返,夜,雨轻柔地下着,行走在回宾馆的路上,渐渐消失在迷离雨中…

或许,对于周庄、乌镇、西塘而言,南浔在开发上稍显滞后,然而,恰恰是这份没有过多修饰的本色吸引了我。记得,清晨在百间楼闲拍时,当地人对我背后的“同程网一起游”验客旗帜很感兴趣,闲聊时谈及当地人面对旅游商机的心态,发现他们并没有急功近利之心,而是把这里看成了一个大家庭,物质的繁华远不是他们最为关心的事情,生活的恬静安逸胜于一切。

其实,作为一个“匆匆的过客”,并不愿意看到南浔成为西塘或是乌镇的翻版。我相信步行于此的人,期待的不是十里洋场的声色犬马,也不是鳞次栉比的雷同小店,更多的是想要感受古镇那独有的韵味,希望在古镇这份浓厚的沉淀中洗净铅华。

漫步于砖瓦小道,脚边是潺潺的古运河,百间楼的窗棂中泛出隐隐的光亮,这一刻,闭上眼,仿佛聆听一场梵唱,耳边萦绕的是那一砖一瓦述说的故事。


 TA们已开始关注公众号〖顾山微生活

欢迎拉到底部给我们留言!

亲,每点一个zan

小编的工资就能涨5毛钱


版权及免责声明

部分资料来源:《顾山微生活》综合整理

1、本微信号所转载的文/图/音视频等,如无特别说明,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属于原作者及原版权所有者。

2、本微信号所转载内容若原作者及原版权所有者不愿意在此刊登,请及时通知我们予以删除。


地方微信热门榜单
昵称微信号简介

顾山微生活

东港微生活

长泾生活圈

华士

新桥

JYGSWSH

wxdg_wsh

cjshq0510

jyhuashi

jyxinqiao

综合

综合

综合

生活

生活

友情提醒:长按复制微信号添加

本文由“顾山微生活”编辑发布,未授权严禁转载

长按二维码      一键关注

顾山微生活


关注顾山人身边的精彩生活

在顾山就应该关注顾山微生活


微信号:JYGSWSH

生活、社交、新闻

投稿邮箱:caifeiming@263.net

小编微信wxcai3288

合作电话18651583288

法律顾问:江苏昶兴律师事务所 陈竹

特约摄影:黄惠刚老师

特约摄影:朱明

顾山人自己的掌上生活平台,每天分享身边的时事新闻和城镇居民生活点滴,让更多的朋友进一步来了解顾山;更有求职介绍、二手交易、供求信息、商家活动、房屋租售等便民信息免费发布;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红豆故乡-金顾山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