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方法VS科学促进,宝宝学说话的陷阱与馅饼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8 23:00:13

天津本土最专业的孕婴知识交流平台


一个真正可以学到孕婴知识的大平台!

妈妈们都在关注它

很多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宝宝从小就聪明伶俐,希望他/她能尽早开口说话,但是越急越会出现误区。宝宝开口说话的时间,一般是在宝宝10个月左右的时候开口说第一个词汇的。尽管每个宝宝的个体差异很大,但是一般集中在1岁左右的。


需要注意的是,宝宝开始学习说话的时间。当宝宝成长到6个月的时候,就已经能有意识的模仿父母的有些言词了,说话能力早的孩子,更是能简单说出一两个词汇了,但是有时候汉语词汇的同义词太多,家长可能“误解”了孩子,比如:孩子说的“奶”,是喝奶的奶,而不是奶奶的奶。




作为父母,当孩子开始学说话的时候,一定要学会“激励”的方法,比如妈妈要经常和宝宝说话,尽管宝宝的反应不是很强烈,妈妈也要说,轻轻的唱歌或者读一些儿童故事等,但是时间不要太长,一天一小时即可。


还有家长和孩子说话的时候,要语调平和柔顺,在带着宝宝外出游玩的时候,要多给孩子用语言讲解周围的景物。



教宝宝学说话
错误方法


1.过分满足造成宝宝语言滞后

父母类型:“热心帮忙”型


犯禁表现

“宝宝,是要喝水吗?妈妈给你拿。”不少父母过分满足宝宝的要求,若宝宝指着水瓶,家人立马“领会”宝宝这是想喝水了,于是把水瓶递给他。


犯禁的害处

爸爸妈妈过度满足宝宝要求的方法使宝宝的语言发展缓慢,因为他不用说话,家人就能迅速明白他的意图,并达到他的要求了,因此宝宝失去了说话的机会。


破禁办法

当爸爸妈妈从宝宝的行为举止中发觉宝宝想喝水时,你可以给他一个空水杯,他拿着空水杯,想要得到水时,会非常努力去说“水”。你可以做此尝试,当宝宝把自己喝水的想法落实到语言上,变成“水”字时,仅仅这一个字,就会让他欢欣鼓舞。



2.过多使用叠词

父母类型:过分迁就型


犯禁表现

“宝宝,饭饭了!”“宝宝看,那是狗狗,那是花花……”用叠词和儿话说话是宝宝语言特定阶段的表现,一些爸爸妈妈却随着宝宝一起说起了儿话。


犯禁害处

宝宝用儿语是因为其语言发展限制了他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有些家长却以为宝宝只能听懂这些儿语或觉得有趣,也用同样的语言与宝宝讲话,这样做就很可能拖延了孩子过渡到说完整话的阶段。


破禁办法

宝宝语言发展一般都是经历单词句(用一个词表达多种意思)、多词句(两个以上词表达意思)、说出完整句子这几个阶段,爸爸妈妈应通过正确的教育引导孩子的语言向更高阶段发展。当宝宝伸出双手说,“妈妈抱抱。”妈妈就应该给宝宝一个热情的拥抱,并说,“妈妈来抱宝宝了。”用正常的交流方式,尽量缩短宝宝叠词或者儿话使用的时间。



3.模仿宝宝的可笑发音造成错误暗示

父母类型:将错就错型


犯禁表现

宝宝在刚学说话的阶段,常常会有一些可笑的不准确的发音,如把“吃”说成“七”,把“狮子”说成“希几”,“苹果”说成“苹朵”等等。有些爸爸妈妈觉得好玩,于是重复宝宝的错误语音,以博一笑。


犯禁害处

宝宝存在着发音不准的现象,是因为宝宝的发音器官发育不够完善,听觉的分辨能力和发音器官的调节能力都较弱,还不能完全正确掌握某些音的发音方法。如果父母将错就错学习宝宝的可笑发音,那么宝宝就会得到错误暗示,认为自己的发音是对的,这种错误的发音可能会因此很长时间难以改变。


破禁办法

爸爸妈妈不要学宝宝的发音,而应当用正确的语言来与宝宝说话,时间一长,在正确语音的指导下,宝宝的发音自然会逐渐正确。



教宝宝学说话
科学促进


1
尽早“对话”


不要等宝宝会说话了再和他对话,尽可能早甚至从一降生就可以和宝宝“对话”了,当然,这个对话更多是以非语言进行的,比如用心地记录和分辨宝宝哭闹的类型(饿、困、累、怕等各有各的哭法),并予以相应的回应和满足。




当然,这需要慢慢摸索,不必期望自己一下子就成为孩子“肚子里的蛔虫”,如果宝宝对你的反应一时不理会,你可以耐心地等上一会儿或借助于眼神交流、身体接触等途径,使宝宝产生反应。此外,随着宝宝慢慢长大,宝宝的表达方式日趋丰富,开始发出各种各样的咿咿呀呀的声音,这时候模仿一下宝宝,它一定很开心。


只要我们满怀耐心和爱的关注,宝宝就会更自如、更固定的使用不同类型的方式和声音来传达不同的需求,从而和妈妈形成了一个初始的会话模式。这不仅是语言发展的高起点,也是孩子心理发育的高起点。



2
使用“妈妈语”


生活中,对于呀呀学语的宝宝,妈妈(或其他家人)和宝宝说话时,常常会不自觉地放慢语速、提高声调并采用夸张的语气说出或重复说出一些简短的词语或句子,这就是所谓的“妈妈语”。


宝宝非常吃这一套,因为缓慢的语速、夸张的语气、高扬的声调和重复,是宝宝最容易理解的,可以使他更好地感受、学习语言。这不难理解,想像一下第一次和老外交流,我们的感受和需要就知道了。




“ 妈妈语”也更容易吸引宝宝的注意力。一旦宝宝被吸引,他就会逐渐地安静下来,注视着妈妈,并通过“咿咿呀呀”的声音、微笑的表情或其他身体语言来作回应。这种互动一方面是宝宝语言发育的上好土壤,一方面也利于增强亲子间的情感连结,促进亲子关系的顺利发展,为宝宝的人际交往打下基础。



3
成为“朗读者”


童书推广人阿甲从女儿襁褓中开始为她读书,结果阅读成为父女俩特殊的心灵沟通的纽带;出版人路金波长期坚持给孩子阅读经典文学、不去给孩子说“袜袜、脚脚”等婴儿语,结果女儿两岁就说出“可是,我真的不是这样想的”这样的复句。



很多优秀家庭的实践证明,坚持给孩子朗读、多给孩子讲故事,从一开始就让孩子接触优秀的汉语而不是传统中的婴儿语,宝宝的语言能力可以发展到让人惊喜的程度。

随手转发,让我们一起关爱妈妈健康,呵护宝宝成长.



想知道更多

那就赶紧来关注我们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有问题请联系小编
微信ID:
425917446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