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煜璇:孩子打人怎么办之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哈喽,各位群里的爸爸妈妈们大家晚上好!又到了我们每周固定的学习时间了,今天是我们的系列课学习第二课。我们上一课讲了情感引导的方法。今天我们这一课的主题是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这是我们的第二节系列课,下一周还会再有一节系列课教:正确管教法。

  好的,先来做一个自我介绍,我叫韩煜璇,大家可以叫我apple。我曾经是三星的企业培训师,生了乐妞以后就从三星辞职专职做这个父母教育的相关工作,并考取了美国正面管教认证讲师和美国双向养育的认证导师。大家课后如果有什么疑问的话可以加我的微信号,来跟我进行进一步的沟通和了解。好的,那我们现在开始今天的课程。

  我们先回顾一下上节课的情感引导法。父母使用情感引导法帮助孩子更好的识别情绪,让孩子知道此时此刻他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比如说当孩子想要一个东西并没有要到的时候他会哭,会伤心,对吗?那么这个时候如果父母蹲下来告诉他说:“你现在的这个感受就是生气”。那么在下一次的时候,孩子就会很好的表达出来我生气了。让父母和孩子更好觉察自己和他人的情绪。

  我们今天讲的是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我们会从四个方面来教会大家怎么样去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很多情况下孩子在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父母很习惯的会想要帮助他来解决这个问题或者给他一个答案,让他照着去做就好了,但其实父母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无益于孩子自身社会能力的提升。比如说两个孩子在一起玩儿游戏的时候,一个孩子抢了另外一个孩子的玩具,然后他们俩就开始大哭。然后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可能走过去习惯的说:“你给妹妹玩儿嘛,你是当哥哥的”;或者说:“我们不要这个玩玩具了,我带你去买更好的玩具”。其实这样子的方法都无益于孩子提升他们的社会能力。

  社会能力是什么?换言之,社会能力就是你怎么样处理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关系。我们有一个词儿叫敬业乐群,所谓的乐群就是指你能和群能在团队中适应和发展。那么这个能力他不是一个本能,不是本能的意思就是他是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然后来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的。所以父母如果总是在帮孩子解决问题的话是没有办法提升孩子的社会能力的。那么父母怎么样帮孩子提升这种社会能力呢?我们今天汇总四个方面来跟大家讲解,让大家更好地帮助孩子提升社会能力。我们来看:第一个教会孩子思考

  最近我经常听到一些妈妈跟我投诉说:“我们家孩子两三岁了,要不到一个东西就会非常非常生气,会撒泼会打滚,躺在地下哭等等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或者说:“apple老师,我的大宝和二宝在一起玩儿的时候总是会打架吵架,我该怎么办等等等等”。其实对于小朋友来说,他们的表达能力是有限的,他们很多时候心里面想的事情,是没有办法很好的表达出来的。所以首先我们要教会孩子思考。那教会孩子思考的办法,一定不是我告诉你怎么怎么,什么是什么,什么是什么,而是通过游戏的方式教会孩子们思考。

  好的,大家现在看到了六组字词,这六组字词是需要爸爸妈妈教会孩子的首要简单的字词。只有爸爸妈妈们教会了孩子这些字词以后,孩子才能理解什么是可以的?什么是不可以的?什么是可以选择的?什么是不能选择的?比如说:还是,就是第二个词。教会孩子这个词之后,我们再出去跟孩子买东西的时候,我们问孩子说:“我们买橘子还是苹果?”那这样孩子才能知道,我们只能选择苹果或者是橘子,但是当孩子说他两个都想要怎么办?

  妈妈又可以继续问:“你是想要苹果?还是不想要苹果?”。这个很重要,一定要让孩子学会选择,那么首先要让他知道这些选择的词语。还有比如说:像“一些/所有”这些词会帮助孩子们能够理解一个解决办法可能在某些时候管用,但并非在所有的时候都管用,对吗?

  “之前/之后”这个词是在妈妈引导孩子思考后果的时候需要考虑的两个重要的概念词,它可以让孩子认识到,是我打了他之后,他才叫我绰号的,这是一个因果关系,也是需要孩子学习和了解的。还有像“现在/以后”这样子的词就能够帮助孩子处理一些无法立刻得到想要的东西时的一些失望情绪,它能够帮助孩子学会等待,让他们思考:“对,现在我们不能玩儿这个游戏,以后我们可以再玩儿,对吗?”。还有“相同/不同”这两个词,这两个词其实是解决问题的词语,它能够帮助孩子们思考。

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儿可以有不同的感受,所以这六组词语都很重要。这六组词其实是一些基本的简单类的词语,你的孩子只要是开始学说话,或者是你跟他在交流的过程中,随时都可以用的词。那么我们怎么样把这些字词当成游戏来玩儿呢?就是建议大家把这六组词打成六张A4的纸或者做成卡片,贴在家里的卧室里或者是冰箱上,我们随时就可以跟孩子来玩儿这个游戏了,比如说贴在冰箱上妈妈打开冰箱取出来了一个橙子,然后跟孩子说:“这个是橙子,不是苹果,对吗?”

除了刚才六组简单的词语,还有一些高阶的境界的词语,就是:什么合适的时间啊/不合适的时间,公平还是不公平,为什么/因为、如果/那么、可能/也许。这些字词都是在帮助你的孩子达到自己解决问题,这个方法的最终目标就是有效的解决他们自己的人际问题。比如说“合适的时间/不合适的时间”,能够帮孩子了解到时机是成功的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说妈妈这会正在做饭,然后很忙,孩子非要让你跟他玩儿,那么妈妈就问他一句:“妈妈现在在做饭,你觉得这会儿和妈妈玩儿是合适的时间还是不合适的时间呢?”

  如果孩子学会了这些词语,知道这些词语表达的意思之后,那么孩子可能他自己就会认识到这是不合适的时间。那么我们有什么其他的办法?可以做什么呢?这就是我们后面会讲到的有更多的解决办法。还有“公平/不公平”这两个词是实际解决问题的重要词之一,这组词呢,可以帮助孩子在做出决定时,尊重他人和自己的权利;还有“为什么和因为”,这个是帮助孩子理解行为和后果之间的联系;“如果/那么”,这组词呢,是对行为的后果进行思考的第一步,如果怎么怎么样,那么怎么怎么样,如果我没有打他,那么他就不会叫我的绰号,对吗?这也是成功解决人际问题所必须的。

      还有最后一组词语“可能/或许”,他其实跟上一组词“如果/那么”是有异曲同工的意思的。那如果合用的话,就会使孩子对他们行为后果的思考有着更好的理解。所以这些字词,我刚才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方法就是把这些字词打印出来贴在床头或冰箱上,然后随时再跟孩子玩儿这些字词游戏,玩儿的过程中就会让孩子慢慢地记住这些词,理解这些词,知道是什么意思,或者在孩子下一次表达的时候,他们可以更好地表达出来,对吗?这是一种办法。还有一种办法呢就是,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比如说在去超市的时候,比如说在玩儿什么的时候,随时都可以把这些词拿出来跟孩子玩儿一个游戏。

       还有就是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们玩儿角色扮演。一人拿一个手偶如果没有手偶的话,是两只不同颜色的袜子都可以让孩子来编故事对不对?“如果今天我们不去游乐园,那么我们可以做什么什么事情对吗?”“如果我选择吃苹果,那么我就不想吃橘子”等等等等一系列就用手偶,用两个不同颜色的袜子都可以去玩儿。然后可以编故事,从最简单的造句,其实刚才我跟大家都是在做造句的一个游戏,那到之后慢慢的孩子,对这些词很熟练了,就可以来编故事了,随便编,哪怕从最开始的一个小事情可以编到月球太空都没有问题。

  好的,刚才说的是父母对于孩子怎么样去引导?那么这些词在父母身上有没有引导的作用呢?一定是有的,比如说我们对孩子行为的反应,怎么样去跟他们做互动。比如说,当两个孩子在一起玩儿的时候你问他们:“你的做法是好还是不好?”,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很多父母经常习惯于跟孩子说你们乖一点,“乖一点”这个词儿是没有办法量化的,他们不知道什么叫乖一点?什么叫不乖一点,对吗?

       还有就是当孩子在抱怨或者寻求你的关注的时候,就像我刚才讲的,妈妈在做饭孩子一定要你跟他玩儿的时候,那我们就可以说:“我现在不能和你讲故事,也许稍后我可以陪你玩儿,你现在可以想点不同的事情来做吗?”。大家看我标黑的那些词,如果我们不断地跟孩子将这些词深化在他们的记忆中,或者运用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让他们了解这些事情。他们就知道,妈妈现在不能和我玩儿,一会儿会和我玩儿,不是说妈妈不爱我了,还有就是当孩子必须做出一个选择的时候,也是最开始的那个词。你可以吃糖或者馅饼,但是不能糖果和馅饼一起吃。通过这些词语会让孩子学会选择和等待。

  好的,我们来学习表达和体会感受。这里提到了一句:有同理心的孩子会给桌脚揉疼,其实同理心这个词提出来并没有多久,因为我们中国特定的一个国情,或者是我们中国大家都不太愿意表达自己的感受对吧?会忽略自己的感受,所以爸爸妈妈也应该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好,这里有一个给桌脚揉疼的例子,其实早在我们小的时候一个场景就是:我们走着走着,跑着跑着,突然被桌角绊了一下,我们的爷爷奶奶会怎么办?会打那个桌子对吗?会说:“都是你不好,把你们把我们家宝宝绊倒了”。

       那么这样的教育理念会让孩子学不会承担责任,就是凡什么事情,只要出了问题跟我没关系,是他的问题是别人的问题,不是我的问题。 慢慢的大概在2000年的时候,当时有一个哭声训练法特别风靡的时候,就是孩子哭的时候就就跟他说不许哭,你不哭了,我才抱你,你不哭了,我才爱你。然后也是同样的场景,孩子走走着走着被桌子绊了一下,摔倒了还在哭,然后这个时候爸爸就会指责孩子说:“桌子没有动,是你把桌子撞倒了,你要去跟桌子道歉”。大家有没有这个印象就是某一段时间是这样子的一个教育方式。是的,这样子的教育方式是让孩子学会了承担责任,但是会让孩子产生很强的自卑(心理)。

       就是凡什么事情只要出了问题是我做的不好,是我的问题根本不管其他的事情就是我不好,所以会有很强的自卑的感情。 那什么叫有同理心的孩子会给桌角揉疼呢?就是同样的一个场景还是孩子标跑着跑着被那个桌子绊倒了,那么爸爸妈妈,一个富有同理心的爸爸妈妈应该怎么样做呢?就是蹲下来先安抚孩子,哪怕让孩子哭一哭抱一抱,让她情绪平稳下来,然后揉着孩子的腿说:“妈妈是魔法师,揉一揉腿就不会疼了”,揉一揉之后,你问孩子说:“你现在感觉好一点了没?”,孩子说:“好一点了”,那妈妈继续说:“你撞了桌子,桌子也会很疼,我们也去给他揉一揉吧”。

  你们看到没,因为你是用同理心的这种方式去对待孩子,所以孩子也学会了会用同理心的方式对待身边的人甚至是物,那孩子也会跑过去向妈妈刚才那样,很爱自己的那样,揉的方式去给桌子揉疼,这个很重要——同理心。我们不能总是要求孩子要有同理心,我们自己首先要做到。一个同理心的父母,看到孩子哭的时候,我们不能大声的斥责他,指责他说:“这有什么好哭的,没什么好哭的”。各位妈妈你们试一下,如果你在厨房滑倒了,然后,你老公冲过来说:“哭什么哭嘛,这不疼站起来不疼,一点都不疼”,你肯定会心里很难受。

        那么对于孩子其实也是一样的,我们不要总是觉得男孩子就应该勇敢,男孩子就应该坚强,而剥夺了他表达他自己感受的权利。那么我们来看一下,学会表达和体会感受的三部曲。

  我们来看一下三部曲,第一步就是要学习更多的情感类词汇。这个学习情感类词汇不仅仅是针对于孩子,包括我们的父母是一样的。因为中国人比较含蓄,中国人不太喜欢表达自己的感受,所以其实很多时候,未必别人是能真的读懂你的感受。你心情很不好,很差的时候,别人可能跟你说什么你都提不起兴趣了,提不起起兴趣,别人就会想:你到底是怎么了?你是对我不满意吗?还是对我跟你说的这个话题不满意?但是如果你告诉他说:“今天我觉得我很难过,所以我想自己一个人呆一会儿”,会好很多,会好很多。

       那么学习情感类的词汇,对于孩子也是这样子的,孩子最开始学到的都是爸爸妈妈,这样的名词,我们更应该教会孩子学会什么是生气?什么是开心?什么是难过?什么是担忧?什么事害怕?当他们学会了足够大量的情感类词汇的时候,他们的表现也许就不仅仅局限在我咬你一口,或者是我摔东西摔碗摔盘子的这种行为上了,因为他会表达出他自己此时此刻的感受了。她会说:“妈妈,你这样的做法让我觉得很受伤,很难过,明白了吗?”。就是一定都要学会更多的情感类词汇。然后大家可以看一下,每个家庭我建议都要摆一张这样的情绪图表。

  这样子的情感脸谱图会让孩子慢慢学会表达此时此刻的想法,甚至有一些可能大一点的小朋友三四岁的小朋友,你们可以玩一个游戏,你要孩子在这个情感脸谱图中找一找妈妈平时是什么样的情绪呀?妈妈平时是怎么样的一张脸呀?你们一定要相信孩子的观察能力是非常强的,是非常强烈的。我们不仅可以去学习识别情感脸谱图,还可以跟孩子学会制作一些情感脸谱,比如说可以跟孩子做做那种小脸,然后问问孩子:“你认为一个人开心是什么样的?它的五官是什么样的?是嘴角上翘的对吧?”,孩子可能会说:“眼睛会眯成一条缝的”,那他生气又是什么样的?去跟孩子来玩儿这个。

        玩这个游戏不仅是增进了你和孩子的亲子关系,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了情绪的表达,并且理解他人的感受。还有就是你可以跟孩子来编故事,做做这个脸谱图来编故事。比如说我们这回来做一个生气的脸谱图吧,你认为生气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孩子就可能会描述一下五官,然后你再跟孩子讲:“那他为什么会生气呢?”,孩子可能就会说:“他得不到他自己想要的糖果呀,或者等等等等”。你发现了没,这样会帮助孩子理解他人的感受,并且学会和父母讨论感受。

        感受这件事儿就跟天气一样是没有对错的,没有说生气就是坏情绪,开心就是好情绪,所以你只能开心,不能生气。这是不现实的,就像你说下雨不好,有太阳好,你就永远都不要下雨,只能出太阳,这都是不现实,也不客观的。所以我们要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情,然后父母也要更多的去通过情感引导的方式,自己要表达情感,也要让孩子来跟你讨论感受,那么孩子打人咬人的这种情况就会直线下降。孩子为什么会打人,咬人?原因在于他的情感不被理解,他不被理解他的情感,所以他也表达不出来他只能采用原始人,你们知道我们每一个活下来的人都是继承了原始人的这个基因,原始人的基因就是遇到危险只有两种状态,要么就是打,要么就是逃。

  因为只有焦虑才会让人类活下来,你们想原始人的时候,焦虑的人看到远处来了一个黑影就知道那个怪兽来了赶紧跑;但是不焦虑的原始人呢,就没关系只是躺着,然后怪兽一来吃掉的一定是那个不焦虑的人。所以焦虑的这个基因是我们从原始人那块儿就遗传下来的。但是我们是现代人,我们怎么样不再用原始人的那种思维去处理方式呢?就是我们要学会思考和表达。那么相信大家一定知道这个表达的重要性了哈。

  好的,孩子会表达了之后,表达了情绪、表达了感受想法以后,那么这个问题还在那里对吗?我们怎么样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而并不是家长告诉你这个问题应该怎么怎么怎么办?那么首先要是家长提出问题或者是孩子提出问题,然后告诉孩子:要想不同的、更多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那我们一样是可以用游戏的方式对吗?然后我们拿出一张大白纸,拿出一支笔,郑重其事地把孩子所想到的每一个主意都写下来,这点特别重要。因为即使是你的孩子不认字儿,他们也喜欢看着你把他们说的话写下来。

  然后问孩子,你觉得这件事儿。怎么样可以解决呢?问了之后孩子可能会提出一个解决的办法,如果就是他提的这个办法与问题相关那就重复一遍。就是比如说两个孩子在打架,对吧?你会说:“我们在一起玩儿是为了更开心,对吗?”,然后他们说是。好,我们现在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们开心起来?不要总是抢玩具对吗?哥哥不要总是抢妹妹的玩具,妹妹也不要总是抢哥哥的玩具。拿出一张大白纸中间画一道杠,旁边写哥哥,右边写妹妹。好,我们来比赛,谁可以提出最好的解决办法,举手。然后哥哥可能举手说:“那个我们各玩各的”。好,各玩儿各的,这个写下来。妹妹说:“我想玩哥哥的汽车”。然后写下来,对不对?这件事情会让他更开心。

  然后,妹妹说:“我可以把我的什么什么玩具给哥哥”,然后哥哥又说:“我可以怎么怎么样做,然后让妹妹更开心”。你们会发现通过这种游戏的方式和你写下来的方式会让孩子慢慢的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那如果说很快就想不出来解决办法了,怎么办?那就要继续探究,就是问孩子说:“你说怎么样做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或者说孩子他这会儿已经心情不好了,他不想再继续这个游戏了,那就不继续做这个游戏了没关系。我们一定要了解是孩子真的想不出来了,还是他不想玩儿了?如果他是真的想不出来了,那我们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引导孩子,帮助孩子去想;如果他不想玩儿了,我们就把这个游戏停下来。

  有一步非常关键,就是最后一定要告知孩子:你们的这个行为就叫做什么什么什么。比如说刚才两个孩子本来玩儿的很不开心,然后闹起了别扭,然后我这个时候你拿出了一张大白纸写下了他们俩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她们达成了一种妹妹可以给哥哥玩儿一个什么玩具,然后哥哥可以把他的小汽车给妹妹玩儿。然后这个时候,你一定要说一句:你们的这种行为就叫做分享!一定要告诉孩子什么叫分享?而不是说你们好好玩儿啊,这个好好玩儿、乖一点、听话点都是没有办法量化某一个行为的。所以我们在最后一定要教会孩子你的这个行为就叫做分享、原谅、宽容、耐心……

  还有就是,各位别觉得自己的孩子小,不管孩子多大多小,父母要随时给孩子植入这个概念。比如说我女儿,早上起来他要喝牛奶。然后她起来就不耐烦,她就特别着急,一晚上没吃东西,她就拉着我说:“起起”,她就想让我去给他弄牛奶。然后我就跟她说:“你在这儿等一会儿妈妈,等一下妈妈,妈妈去给你弄牛奶”。然后前几天她就很不开心就哇的在那哭啊。弄了牛奶过来说:“乐乐,妈妈教你一个词:耐心。耐心是什么,就是牛奶还没有来的时候我也可以不哭,这样就有耐心”。好,今天就结束了。第二天早上,我就告诉她:“”妈妈昨天交教了你耐心”,然后我出去反复这样几天下来之后,你会发现孩子固定了这个行为,你就是他知道你要去给他接牛奶。所以他就会不哭,她就会等你。她这件事情做对了。我们想要强化孩子的某一个行为一定是在她做对了的时候。那每天我看到她在那安安静静等我去接牛奶的时候,我过来一定会说:“宝贝,你这样的行为就叫做有耐心,你这样的行为就叫做等待”,不断的在给她植入这些概念。所以父母也一定要学会帮助孩子去知道更多这样子的词。

关于这个寻找更多的解决办法呢,有两个特别重要的点,一个是用游戏的方式激发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个很重要的点就是写下来,一定要写下来。他再说一遍哈,即使你的孩子不认字儿,他也喜欢看着你把他们说的话写下来。好的,我们来看最后一个部分叫做考虑后果。

  最后一个是考虑后果,就是在上一个步骤里面,我们让孩子想出更多的解决办法,在孩子提出任何解决的办法的时候,我们不要去评判和评价孩子,不管他说的这个点对不对、好不好、行不行,我们都不要去评判。我们在上一个步骤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孩子想出更多的解决办法,那么一定有一些解决办法是不合适的对吗?比如说两个小朋友因为一个玩具发生了争执,一个小朋友提出的解决办法可能是我把他打一顿,但是他说完这个话的时候,我们不要揪着他的这个行为不放,而是继续让他想更多的解决办法,想完解决办法,他真的是没有解决办法的时候,我们就开始考虑后果。

我们要引导孩子,我们之前不是学了那么多词吗,对不对?如果你打了她,那么他会怎么样?他会有什么样的感受?看到没,理解感受、表达感受,那孩子可能会说:“如果我打了他,那么他可能会不开心”。然后那这个办法可能就不太适合对不对?那再问他:“那你觉得这个办法是合适的,还是不合适的?”,那孩子可能是说:“这是不合适的办法”。那我们就再看其他的有没有合适的办法,对吗?

  好的,我们教孩子考虑后果,也有三步。第一步是考虑事情的先后顺序,比如说我们在最开始的那个词语是:我打了他。因为我打了他,他才叫了我的绰号,对吗?就是先后顺序,谁先怎么怎么样,后怎么怎么样,只是考虑事情的先后顺序;其次,考虑人际交往中的后果,就是当孩子提出来,我跟他抢这玩具的时候,我不开心我可以把他打一顿。这是一种解决办法,对吗?那就让孩子想:如果你打了他,那么他会有什么样的感受?那么之后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对吗?还有就是因果思考的步骤,因为什么什么,所以什么什么,让孩子了解这件事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在考虑后果的时候,其实也是可以游戏的方式来教会孩子,比如说两个孩子今天因为抢玩具的事情很不开心,那么妈妈和孩子可以做一个角色互换,可以跟孩子说:“我们今天重演一下那会儿发生的事情吧,我当你,你当你的好朋友小明好不好?”,然后最开始先是怎么样?之后又怎么样?然后又怎么样?那么重新梳理了这件事情之后,如果你当时可以不打他,有没有什么别的办法,对吗?然后就引导孩子思考后果,如果我不打他,我可以玩儿他的小汽车,那你玩儿他的小汽车的时候,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要引导孩子思考可能的后果。

       可能他的小朋友小明不想他玩儿这个小汽车,那我可以跟他说,对,说就是对的是吗?我跟他说我想玩儿你的小汽车,你可以玩儿这个玩具。那如果小明说可以,那这件事情你们就解决了,你们就可以玩得很好;如果小明说不可以,那你玩儿你的小汽车,我玩儿这个玩意儿玩具好不好?对,就是引导孩子不断地去思考,如果怎么怎么样?可能会发生什么样的后果,对吧?然后就是要问一下孩子的感受,尤其在人际交往的时候,我们不仅要让孩子学会理解他人的感受,我们也一定要问孩子当时是什么样的感受,对吗?孩子是生气的,伤心的等等一系列的方式,我们要让孩子表达她的感受,还有就是让孩子说了解决办法之后要写下来很重要哦。

  除此之外,要跟大家提一点注意的事项,父母一定要正确引导孩子。一定要正确引导孩子,这什么意思呢?就是有的时候两个孩子在玩游戏的时候,会发生争执或者是争吵,然后还父母肯定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伤对吗?父母肯定就会表达一下,当时的父母是有情绪的,就会表达说:“我们以后不跟他玩儿了”,这个不叫正确的引导对吗?这个不叫正确的引导,这个只是在阻挡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呢,就做一个总结,就是明确问题的存在,所在这个我没有具体的讲哈,就是比如说两个孩子在打架,因为抢玩具的问题发生了争执。然后妈妈就会说:“你怎么一点都不懂得分享”,孩子说:“我分享了,我我让他玩了一会儿,可是那个时候我想要回来”。你们看到了没有,就是你和孩子所认为的问题并不是同一个问题,你认为的问题是孩子不分享,孩子认为的问题是此时此刻我想要回我的玩具,这并没有错。所以我们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在引导孩子提升孩子的社会能力的时候,在想要帮助孩子去认识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明白你认识的问题,和孩子认识的问题,是不是同一个问题。

  然后要教会孩子理解自己及他人的感受,其实不仅是要我们要教会孩子要做这件事情,对于大人也是一样的,我们一定要理解自己的感受以及孩子的感受。我经常看到一些父母怒气冲冲的大声呵斥着让孩子不要发脾气,其实你完全是忽略了自己此时此刻的感受。还有就是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多想更多的解决办法,因为一直想一直想一直想,一直想到想不出来为止,而这个办法会越变越多,越变越多的。最后就是评估解决办法的后果,就是看一看你的这个解决办法之后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因果联系对吗?之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后果,让孩子去了解和想象。 

       最后就是请父母要记住一点:是孩子而不是大人必须要解决问题,重点一定是思考的这个过程,具体的结论,一定要有我们一起试一试看的这种态度和方法。所以希望爸爸妈妈听完今天的课程之后,不要总是把问题的这个责任放在自己的身上,直接是帮孩子来解决问题,而是我们要锻炼和培养孩子自己对问题的解决能力和解决办法,所以希望父母多教会孩子怎么样去自己解决问题。

下面请小助手帮忙收集一下父母的问题吧。


提问:我的宝宝7个月了,他玩东西我看着不卫生不安全时拿东西换,可是他会哭着,让我赶紧给他,给他了他立马不哭了,怎么不让他哭还能把玩具换过来?谢谢老师指导。

答:好感谢这位妈妈的提问。恩,首先对于七个月的宝宝建议你可以翻到前面去听一下,敏感期的那堂课。对于七个月的宝宝来说,他们正是嘴敏感期口敏感期。我们不应该强迫孩子,要给他足够安全和卫生的东西,我们只需要把危险的东西收起来就可以了,但是我们一定要鼓励,让孩子去探索,不要去制止和阻止孩子。希望你可以听一下那个敏感期的课程哈。(课程推荐[韩煜璇:如何应对0-3岁宝宝的敏感期])

提问:宝宝1岁半多了,拿什么都扔,抓人,咬人怎么办?

答:感谢这位妈妈的提问说宝宝一岁半多了,拿什么都扔抓人咬人,怎么办?对于一岁半的小朋友来说,它们对于空间的意识都还在建立之中,就是这个东西扔上去可以掉下来,然后发出了声音。这件事情是由我发出来的,他们会觉得很新奇,他们对于这件事情是持一个探索的态度。所以我不建议父母去过多的干涉。但是呢,希望父母可以把一些危险的或者是玻璃制品收起来,放在孩子抓不到的地方。那么对于孩子咬人和抓人,怎么办?对一岁半的孩子来说,他们不知道什么是轻,什么是重。在孩子表现出了咬人和抓人的时候,父母不要采取一个特别强烈的态度和反应。因为孩子不知道这件事情是错误的,他看到你一个过激的反应之后,他会觉得挺好玩儿的,对吧?他会强化这个意识。所以,父母要做的是要教会孩子更多的情绪表达类的词语,正好在一岁半这个时候是他语言表达和学习能力最强的时候,要告诉孩子什么是生气?什么是伤心?什么是开心?那么正确的生气,伤心,开心的表达方式是什么,对吗?什么是抚摸?什么是抓人?一定要教会孩子什么是允许的,什么是不允许的。

不要有太过激的反应,也不要给孩子贴标签说我们家孩子就是爱打人,我们家孩子就是爱抓人,不要给孩子去贴这样的标签。其实这都是孩子在探索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方式。再就是要给孩子足够的耐心,你应该要讲解,告诉他们什么样是对的,但是不要指望你讲一次他就能理解,要一直讲到他有能力理解为止。他现在还没有这个能力可以理解这件事儿好吗。

提问:你讲的大多数是有感知能力,会说话开始的孩子的问题解决方法,有1岁之前的,合适引导方法吗?比如孩子性子很急,妈妈必须及时给他过喂他不然就哭的稀里哗啦。

答:好,这是最后一个问题哈,感谢这位妈妈的提问,可能这边妈妈有一点没有能够理解,就是在我们认为一岁前的孩子都是无能的婴儿,其实并不是这样子的。我讲的这些课不是仅适用于三岁以上的孩子,而是适用于出生以来的孩子,可能六个月以后你就可以适用于这些方法不断的去用语言引导他,你不要指望说此时此刻他就可以理解,而是你不断地使用这种方式告诉她,让她知道解决问题应该是什么样的方式。

还有就是我特别希望号召群里的所有妈妈们,不要再给孩子贴标签了好吗?就是孩子性子很急这件事情,你们要知道一岁以内的孩子,他们还是不会说话的,他们没有能力表达此时此刻他的想法,他们没有能力表达的时候父母如果又不能第一时间感知她的想法的时候,他只能用撒泼打滚等一些过激的行为去表达自己的感受。你们要知道每一个孩子都是有感受的,每一个父母也都是有感受的。当孩子很着急,哭得稀里哗啦的时候,父母们觉察一下自己的情绪自己的情绪是什么样的。自己此时此刻的情绪有没有能够助于孩子解决问题呢?有没有能够助于帮助父母来解决问题呢?所以这些问题不仅仅是针对于大孩子,针对于小孩子是一样的,你要让他知道当他在撒泼打滚的时候,他的这种情绪就叫做生气;而他在哭闹的时候,他的这种情绪就叫做伤心,要学会不断地引导他。还有我的这个课,它并不是一个工具类的课,它不是说我拿来就能用,立刻就能解决某一个问题,而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育儿的过程。所以世界上唯一不能偷懒的就是育儿这件事儿。

问题很多,我就不一一回答了,今天就回答这三个问题。

那么我看到有一些妈妈说对于1岁多的小朋友、2岁多的小朋友他们会生气或者是会撒泼打滚的时候,父母就会采用吼叫或者是打的行为。你们会发现吼叫了之后、打了之后这一瞬间孩子是可以管得住的。但是我非常非常不建议父母使用打骂和吼叫的行事方式去教育孩子。我们通过打骂和吼叫的方式教会了孩子什么呢?并不是教会了孩子解决这件问题的能力,而是教会了孩子在我父母不开心的时候就可以用打骂,那当我不开心的时候我也可以用打骂的形式。

但是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他们在小的时候父母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可能是权威的,他们可能不会去直接跟父母,就是不会直接的去打骂父母,但他们会打骂一些弱势群体,比如说爷爷奶奶,对吗?或者说是他身边的小朋友。那么其实这个教养问题,最终的根源还在于父母身上,就是是父母用打骂的方式教会了孩子用打骂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打骂的这个危害不仅仅如此,我们能影响孩子的最佳年龄是在十二岁孩子以前,当孩子十二岁以后,你们要知道十二岁以前所积累起来的问题全部都会在十二岁以后“beng”爆发出来。孩子可能会叛逆,可能会离家出走,可能会有很多很多问题。

所以,就今天的课程多说了一句,不建议父母再用打骂的方式去对待孩子,你们有那么多的方式可以帮助孩子来解决问题,按照我今天的这些方式先把那六组词,不是六组词是十组词打印出来贴在家里每一个角落,随时跟孩子来玩儿游戏,随时来告诉孩子这些词是什么意思,并运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哪些场景?慢慢来做,不着急,还有就是教会孩子想出更多的办法,一定要写下来。下一节课,我们会父母不吼不叫的方式,除了不吼不叫以外,我们还有一个4c管教法是我们下节课的重点。

  下周我们再来一起学习哈,那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啦,我们下周再见,拜拜。


加入哆咪辅食直播群 你可以

   1.每天先人一步学习适合6个月到3岁宝宝的营养美食。再也不用担心宝宝不爱吃饭的问题,妈妈们再也不苦恼每天要做什么。

   2.加入宝妈群,与来自天南地北的宝妈们交流育儿经验,晒萌娃照片,参加厨艺比拼,交流宝宝成长的点点滴滴,为宝宝们寻找到同城的小伙伴。

   3.加入代理团队,你能以更优惠的价格购买哆咪辅食的纯手工无添加辅食,并且可以开设自己的辅食群,招募代理,开创自己的事业!

   4.加入请备注:哆咪

哆咪辅食直播群:

每周一至周五辅食直播

每周六小儿推拿公益课


微信号:578314287

长按二维码识别添加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