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你的孩子当清洁工,还是收银员?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illustration by Kate Pugsley

 

网上见过这么一则笑话。

 

一位名校博士毕业,在一线城市工作,月薪一万出头。春节回老家,被初中毕业,靠着开小瓷砖厂,年入百万的表舅嘲笑:你说说你,读那么多的书,博士啊,收入还不如我这一烧窑的,有什么用?可见读书没用的!

 

博士生不语,只笑着对一旁表舅上小学的儿子道:听见了么?你爸爸说了,读书没什么用。赶明儿,补习班也不用去上了,跟着爸爸去烧窑就行,可好?

 

小侄子本就不爱读书,听这话只乐得两眼成了一条缝,问:爸爸,小叔叔说的是真的吗?明天我可以不上补习班了吗?

 

表舅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随即打了个哈哈,说:瞎说什么!大家别管他,吃菜,吃菜!

 

你看,就连嘴上最瞧不起读书人的土老板,在事关孩子教育的节骨眼儿上,也是不会犯糊涂的。

 


我头一回知道美国也有学区房,是在2015年。

 

我去美国拜访一位阿姨,她刚从休斯顿搬到华盛顿,房子小了一圈不说,因为工作变动,收入还掉了一大截。在她那间位于华盛顿郊区的小木屋里,我好奇地问,你带着儿子搬这儿住,到底图个啥?

 

她毫不犹豫地说,学区房啊。华盛顿的公立初中,比休斯敦高出一大截呢!

我惊讶:美国也有学区房?

 

她笑我少见多怪:怎么没有?美国的公立学校,也是有划学区的。想读好的学校,必须得提前搞定房子。华盛顿这里,名流多得很,不肯花点儿价钱,怎么能把孩子给送去名校?

 

我说:我还以为,美国这边的孩子,都跟鸡汤文里说的一样,无忧无虑,素质教育,没想到,跟咱那边差不多嘛!

 

阿姨苦笑:素质教育?倒是有。你去看看那些扫地工、收银员的孩子,上的学校不好,每天下午两点多下课,到处野,考不上大学,然后就只能继续做扫地工、收银员。我倒不是瞧不起这些人,在美国做扫地工、收银员也饿不死,但我只问你,换成你,肯让自己孩子当扫地工不?

 

阿姨的儿子也算个小神童,数学尤其出色。每天的行程都排得满满当当:放学后学游泳,学小提琴,参加社区活动,一个都少不了。我问他:每天做这些事情,你开心不啦?

 

他摇摇头:不开心。

 

我问:怎么不开心呢?

 

他说:每天都要学小提琴,还要搞社区活动。我一点都不喜欢这些啊,我只想学数学。但老师说,以后要上好高中,好大学,这些简历都是必须的,大家都这么做。

 

他顿了一会儿,问我:听说在中国,只要高考分数好,就能上好大学,是不是真的?

 

我点点头:是。

 

他惊叹道:那我好羡慕他们啊。

 

临行前路过加州,听说斯坦福又出了新规定:但凡学生家庭年收入低于12.5万美元的,即可向学校申请贫困补助。

 

何不食肉糜?

 

 

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

 

由此可见,童话里都是骗人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地方的教育是简单容易的,孩子成长中会不断遇到各种挑战,家长们需要明白,一个坚实基础教育的支持,才能让孩子真正强大起来。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莫不如是。

 

你的孩子终有一天会长大,会面对社会中无法避免的一个关键词——竞争。一旦你放松了孩子的基础教育,随之而来的滚雪球般的后果,是你没有办法承受的。


一旦有竞争,所谓佛系教育,也就沦为了一个笑话。想要虎口夺食,父母和孩子都得尽全力,谁也别以为随遇而安时天上会掉下馅饼。


有的家庭对孩子要求不太严格,认为孩子能写会算,能靠双手吃饭便满足了。那么,他们自然不会对教育有太多要求,他们以孩子快乐成长作为前提,以尊重天性作为不重视教育的借口。

 

有的家庭对孩子要求比较高,希望孩子在少年时期就能够积累更多的力量,今后能够跻身社会精英阶层,在人生道路上拥有更多的选择权,那么,孩子的教育不可避免的成为了这个家庭的日常主题。


众口难调,如何平衡?

 

就跟社保、医保和失业救济金一样,基础教育可以给予大家最低限度的需求满足,但是如何挖掘孩子更大的可能性,需要父母甚至一个家庭的支持。

 

想无需任何努力,仅靠孩子的天性考上清华北大,无非跟想靠低保在北京买房买车,攀上人生巅峰一样,与白日做梦差不多。

 

 

人为宣扬狭义的“减负”轻松教育却忽视“轻松”背后的深刻用意,无疑是一场自欺欺人的闹剧。好比蒙起眼睛,悬崖就不存在了一般。孩子快乐的童年绝不应该建立在轻视教育的基础上。


因为总有人是不甘心的——不,应该说,大多人都是不甘心的。

 

没人希望自己的孩子,会活得比自己难堪。

 

就像美国阿姨说的那样,清洁工、收银员不丢人,但很少有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去当清洁工,也去做收银员。

 

许多家长嘴上念叨着平凡,身体却很诚实。大概在他们看来,从政不如总统,经商不如马云健林,大概都能算上平凡了——在他们眼中,平凡二字,可跟清洁工、收银员没什么关系。

 

那些在建筑工地和流水线上日夜操劳的农民工们,不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读书成才,日后做写字楼里的体面白领么?

 

所以各类的素质培训、课外活动才会层出不穷。

 

若是一味宣扬轻松成长,一巴掌拍死所有的能够给孩子提供更多成长空间的可能性,会出现什么情况?

 

一是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可能会缺乏更多的有效引导,使得天赋没有被充分挖掘,甚至某些才能至此与世界绝缘。

 

二是少数人利用手中的金钱和权力,逐渐拉大与普通家庭孩子的距离,把普通人家放到一个更为不利的境地上去。


事情若真沦落到此步田地,那么,更多的家长与孩子,只会活得更加焦虑。


 

我们当然希望孩子能拥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

 

取消考试与补习,上学全靠摇号分配,这样的孩子是很幸福。只不过,从小习惯了过于安逸的生活,初中毕业后,如何与私立学校的精英们一较高下,争取重点高中为数不多的入场券?

 

竞争是无处不在的。欠的账,总是要还的。

 

有的家长可能对此不开心了:我是普通人家,没那么大财力供孩子学乐器、上补习、参加海外夏令营,这不是社会不公吗?

 

这是不公,却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公平。

 

请问别人家孩子的父母,在努力温故孩子课业知识时,您在做什么呢?

 

请问别人家孩子的父母,在百忙之中坚持陪孩子读书时,您在做什么呢?

 

请问别人家孩子的父母,在努力充电,寻跳槽、寻外快,只为给自家儿女一个更好生活环境时,您在做什么呢?

 

您可能什么都没做。并且将自己的懒惰和忽视偷换概念,美其名曰“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亦舒说过,人生从来都是接力赛,我们却天真地当成了百米冲刺。

 

您的孩子赶不上别人,全因为,那根接力棒在您手中,掉了。

 

但能因为接力棒掉了,就赖在地上打滚撒横,理直气壮地要求人跑在前头的,停下来等你么?

 

我看,都不如趁早擦掉眼泪,鼓起勇气,去面对残酷,迎接挑战。坐以待毙,差距只会越拉越远。

 

北京通州区高考理科状元、清华大学毕业生杨易是来自新东方泡泡少儿教育的一名普通小学数学老师,他参加《最强大脑》节目且层层晋级,并在最新一期的对战中凭借异于常人的稳健获得一致好评。然而真正打动人的是他眼神中的坚定,以及他作为一个清华毕业高材生能全心投入到儿童基础教育的初心。也是因为他对泡泡少儿教育品牌的信赖及对教育的热情,俞敏洪先生对他倍加肯定。

 

真正的教育绝非一味强调狭义的“轻松”岁月静好。减免不必要的负担,培养多元化的能力,才是当代教育的精髓。



▼ ▼ ▼

点击回顾以往文章


你信佛吗?中华野生佛教徒了解一下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