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你的激励事与愿违!(深度好文)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主讲:吴伯凡  主持:梁冬



导读:

为什么用来激励员工在新的一年继续努力工作的年终奖,会成为年后集中跳槽的动因?为什么人们不会记住你给过他们什么,而只会在乎你最近或将要给他们什么?什么是强心针效应?绩效为什么等于能力乘以动力?单一导向的激励为什么会产生类似毒品的效应?人的欲望主要有哪八种?


什么是激励的本质?为什么说不想做园丁的木匠不是一个好领导?王道和霸道的区别为什么就是权力和影响力的区别?为什么说真正有效的激励是让被激励者实现自我激励?管理的最高境界为什么是消除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界限?什么是善假于物的管理艺术?为什么很多激励都在实施的过程中变成了负激励?


壹  春节后跳槽现象

   
梁冬:话说过完年之后风气正在逆转,很多人也开始在谋划跳槽,虽然以前说工作难找,但是有能力的员工永远都是不缺工作的,于是就引发了很多有趣的话题,我们在圈中很多朋友在讨论“如何能够激励员工”,今天这个话题就恰好扔给吴伯凡。

吴伯凡:为什么大家都在春节后跳槽呢?主要是为了拿那一份年终奖,年终奖的历来是什么?是为了奖励大家在这一年里头付出的辛勤努力,鼓励他继续在这个公司里头工作,但是现在成了这些要离开的员工最后从公司里拿走的最大一笔钱,成了这样一个……
 
  
梁冬:一个有趣的悖论。
 
  
吴伯凡:本来初衷就是为了激励大家的,但是最后因为你年终奖发放的时间,就决定了在这个发放之后会有大批的员工走掉,这是很可悲的一件事情。


梁冬:用我们编导小郭的话说,这叫做年终奖的陷阱的悖论,这个的确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因和果。从时间维度上,好像是年终奖导致了大批的离职潮,就是蒙太奇嘛,时间发生在先有年终奖、后有离职潮。当然其实原因并不是这样,原因是大家本来要走,等着拿完了才走。
 
  
吴伯凡:对,实际上类似的现象也有。比如说期权,一个公司期权兑现的那个年头到的时候,大量的员工会走掉。
 
  
梁冬:对,在IT公司里面,某某公司、某某公司、某某某公司出现了大量这样的情形,所以以至于很多的公司要在想留住这些员工要给他一些期权。但是,这个期权是跟当时的市值有关,第一波那些员工拿到都是几分钱一股的,但最后他们兑现的时候,第二轮再要拿的时候,通常都是几百、或者几十美元一股的,所以这个东西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


贰  激励的强心针效应


吴伯凡:在做人力资源工作、在做激励的时候,常常出现这种事与愿违的情况。
 
  
梁冬:这类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也常常有这样的像寓言一样的故事。
 
  
吴伯凡:对。说到激励,在美国流行一个故事,说一个慈善家他看见街头有一个老太太在那卖馅饼,25美分一个馅饼,他很可怜这个老太太这么大岁数在那卖馅饼,所以他每次经过的时候,他就把25美分给她,然后不拿走馅饼,这样就差不多有一年的时间,他都是按照这种方式去做,心里头也觉得很有成就感。得到了一个…… 
   
梁冬:区区25美分,就能帮助一个人。
 
  
吴伯凡:帮助一个人,他自己得到一种满足。可是有一天在经过这个地方的时候,他把25美分放在那的时候,那个老太太非常不解,甚至是有点不满的看着他,他就觉得很奇怪,我一直给你捐这么多钱。
 
  
这怎么回事呢?他就问老太太说:“我做错什么了吗?”老太太非常严肃地跟他说:“难道你不知道现在一个馅饼已经是30美分了吗?”


从这个故事里头啊,有人就得出了一个结论:人们根本不在意你给过他什么,而在意你最近给过他什么。
 
  
梁冬:或者即将给他什么。
 
  
吴伯凡:对。你已给他的东西迅速在他的心里上给归零了,是应该给他的,你刚开始给他的时候,他心里很感激,如果这成为一种惯例的时候,已经失去了激励的作用,你别指望别人会对你有什么感激之情。反过来,如果是你长期不改变,当有一个什么要素发生变化的时候,甚至别人会觉得你欠了他。这就是这个老太太,当她的馅饼涨到30美分的时候……你还给他25美分,你欠了她的钱,欠了5美分。
 
  
吴伯凡:一般国外这些管理杂志上,一说到什么激励的时候,总是画个大胡萝卜,那个胡萝卜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在西方过去赶驴的时候,就把一个胡萝卜吊在它的前头,那个驴就不停地要追那个胡萝卜,这样它就走得快,不停地走,因为你永远追不到,所以你就一直往前走,激励这个象征就是用胡萝卜,往往是如果一旦得到,它就失去了激励的作用。


我们这里头不是说要耍什么阴谋诡计,让你去激励人的时候,总是让人有那种够不着的感觉来骗人家。我们想说的意思是什么?就是激励,你如果不讲究办法,不知道激励背后的一套心理机制是什么的话,你往往会做出事与愿违的事情来。
 
  
吴伯凡:讲激励的时候经常会讲到有一种所谓强心针效应,但是这个强心针药力它会消减的,所以逐渐就衰退,而且在第二次使用强心针的时候,剂量必须要增大,才会起到跟以前的作用差不多的,这样就不断地要追加那个剂量。不管是刺激经济,还是在公司内部刺激员工动力的时候,如果你使用这种强心针的方式,最后的结果是无法预料的,往往是起到负激励的效果。
 
  
梁冬:在医学界里面,所有的人都知道一个道理,如果一个小孩很小的时候,发高烧打抗生素,一下子退烧之后,这小孩这一辈子就完蛋了;当他青中年的时候,没有一个狠的几十亿单位的抗生素的话,他连感冒都去不掉,这就是为什么现在你看前些年用的先锋那些抗生素现在没有的原因。
 
  
在中国这个剂量是翻倍翻倍的上的,这就导致了全民性的健康危机,我觉得它是一个很有趣的比喻,我们在所有领域里面,似乎都看到了这样的影子。
 
  
吴伯凡:对,所谓的福利,刚开始的时候,是把福利作为激励手段给他,但是福利很快地就变成了正常的一部分了,就像说一个大款娶了一个灰姑娘,刚开始的时候她有那种一步登天的感觉,但是一旦登天以后,那天上、人间都差不多,一样的,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的问题。你在青藏高原上你也不觉得你有多高嘛,海拔高度是很高的,但是它没有相对高度,所以激励的时候一定注意,不断要有一种相对高度。
 
  
梁冬:悠着点给。
 
  
吴伯凡:小剂量的增加,而且不要有那种毒品式的效应,毒品式的效应就需要剂量越来越大。毒品最大的坏处是单一刺激,把人的各种功能都废除进行单方面刺激,而好多公司在做激励的时候,往往都是用单一的方式来刺激,这样把人的心理的导向只盯在那个上头了。我们以前也讲到过,吸毒的人除了对毒品产生兴趣,对其他的不再产生兴趣的时候,这个人的所有的功能、他的欲望、他的情绪都会被这个毒品所控制。


所以我们在做激励的时候,首先你别忘了激励是为了什么?激励是为了造就更好的绩效,这是最重要的,而绩效有一个公式,叫能力×动力,就是这个人有多大的能力要乘以动力,才是最后的绩效。有过一个调查,100个能力大致相当的人,实际上很多人的能力都是差不多的,也就是差一个10%—20%的这样一个范围,但是最后做出来的绩效会差得非常大、非常大,有的甚至相差20倍,为什么呢?是因为背后的那个动力。比如说前面那个乘数不小,比如说是100,后面的那个乘数有的是1,有的是2,有的是100,有的是0.1,最后得出来的那个得数就很不一样。

   
吴伯凡:我们在做激励的时候,如果你是单一导向的那种刺激,对他的欲望是一种单一的引导的话,都是有一种在诱导他吸毒的这样一个嫌疑。人的欲望其实有很多的,如果你从各个角度,如果这些欲望都能调动起来的话,他就会充满活力,他会产生一种自我激励的倾向。而你如果是单一的用某一个,比如说提职、加薪,用这种特别单一的导向来诱导他的话,加薪是有限度的,提职也是有限度的。
 
  
梁冬:锦旗、小红花,这一类。这么有限度的东西下来,最后就变得黔驴技穷,那你怎么办?你研究的结果发现,怎么样才能够做到更有效的激励呢?


叁  激励,要关注人的8种欲望


吴伯凡:关键是首先你要把握一个人是有多种欲望的,这个欲望心理学家研究后归纳出有八种欲望。
 
  
梁冬:哪八种呢?
 
  

1、活动欲


吴伯凡:一个是“活动欲”。刚出生的小孩你就能发现,不为了什么实际的目的他也要动,他就是要拿一个东西看一看,再大一点的一个玩具,他恨不得把它拆一拆、看一看,人总有这种欲望。在一个公司里头,有的人这个活动欲很强的话,他是带着一种求知、一种好奇去工作的话,有时候他是不需要你来监督他,也不需要你用金钱来刺激他,他也可能去做的,这是一种。


2、占有欲


还有一种是“占有欲”,这是人人都有的。比如说你跟公司之间,实际上是一种归属。公司在某种程度上是你的,要有这种感觉,如果说你跟你所服务的对象之间永远是一种隔膜的、是一种外在的,那么他的那种占有欲望,就不可能激发起来。我们讲丰田的员工对丰田的那种归属感,丰田的员工跟它的公司之间的归属感是非常强的,这也是一种正面的、积极的占有欲的一种方式。


说一个老工人下雨的时候,看见一个人在雨里修丰田的车,老人过来说年轻人,我来帮你看一看吧,然后把雨伞给他,他自己淋着雨帮他把那个车修好了,后来那个人就非常感谢他。他说你不用感谢我,因为我是丰田的员工,虽然我现在退休了。


这种“占有欲”……这个时候他不干,那丰田没办法说扣他的奖金,但是他觉得丰田的车出了问题,他有责任。
 
  
梁冬:一方面他归属于丰田,另一方面,他在某种程度上、在心智上占有了丰田的一部分东西,不知道是什么,但是他一定是拥有了那些东西的。
 
  
吴伯凡:对。反过来,比如你要说丰田的车不好,他会很不高兴,或者说他看见丰田的这个车出了问题的时候,他自己觉得有责任、有这个愿望去让它的问题很快的消失,同时也让用户对丰田产生一种好感,这是“占有欲”的一种表现形式。

梁冬:刚才我们聊到一个话题,激励不仅仅是要给钱,那是比较低级的一种做法,吴伯凡最近在研究激励政策,发现激励主要是要符合人的八大欲望,讲到两大欲望,第一欲望叫多动、好动的欲望,你得满足大家喜欢折腾的欲望,有点事给大家折腾一下;第二个是“占有欲”,或者叫“归属欲”,你得满足大家觉得说这个事跟我有关系,而不仅仅是打工。


3、权力


所以现在合伙人制,你看那些投资银行,一个坐在小阁子里面的人走出来都是副总裁,都是董事总经理,全都是。我以前认识的那些朋友,去到那些投行出来的,个个都是副总裁。
 
  
吴伯凡:刚开始我还不太清楚,一看谁拿个名片出来都是副总裁,某公司的。我说你们公司有多少个副总裁?他告诉我有28个。现在副总裁前面不加高级,那就是个部门主管。
 
  
梁冬:或者就是部门副主管,级别基本上是副科长级别,连科长都不算。  
   
吴伯凡:这个跟我们要说的另外一种欲望有关,就是权力欲。一个人如果仅仅是在这个地方拿一份工资的话,他的欲望是得不到很大的满足的,给他要有一种施展权力的这种欲望。
 
  
梁冬:或者好像在施展权力的欲望。
 
  
吴伯凡:至少是要有一种权力的幻觉,有时候是那种亦真亦幻的感觉,比如说副总裁之类的。还有在经济低迷时期,英国的一家公司把公司里的所有人都封一个什么样的官,当然这有点搞笑的成分了,但是它里头可能也有这种企图吧。
 
  
梁冬:扫地的阿姨也是首席清洁官。(笑)
 
  
吴伯凡:对。权力欲对人的激励作用有一个例子,以前外包是不存在的,为什么会产生外包呢?最早是来自于医疗行业,在医院里头等级森严,从主治大夫一直到下面的清洁工。但清洁工他干一辈子,他是不可能做到主治大夫的,技术的壁垒、权力的壁垒,他是无法穿越的。后来有人就发现,如果是把专门给医院做清洁的这个部门独立出来做一个公司,成了一个独立的清洁的公司以后,他今天扫地,说不定几年以后,他会做到一个……
 
  
梁冬:公司总裁的位置,清洁公司总裁。
 
  
吴伯凡:对,干起来他就不再是那样一种悲哀的感觉,我干到55岁的时候还是在扫地,这种感觉是非常悲凉的,他不可能认认真真地扫地的。我今天扫地是为了明天当上什么什么的,过去鼓励大家上进,有一个著名的演讲,说“小时候我想当一个画家,可是长大以后当了清洁工;现在我觉得当清洁工跟当齐白石是一样的,齐白石在纸上作画,我现在是在城市的道路上,用自己的笤帚来作画。”
 
  
这当然是个笑话,但是如果这是一个独立的清洁公司的话,一个人他是可以不断地往上提升的,这是一种权力的欲望。如果你不满足这种权力的欲望,告诉他没有一个上升的空间的话,或者他自己感觉到自己没有一个上升的空间的话,他只是一个螺丝钉的话,他就不可能调动自己的内在的动力,那么能力乘以动力才是绩效,动力很小的时候,绩效肯定很低。
 
  
梁冬:一个人的能力要提升是很困难的,你要能力提高20%是很难的,动力提升100%是很容易的。


4、亲近欲

   
吴伯凡:还有一种欲望是“亲近欲”。“亲近欲”就是,在一个公司里,甚至是在一个家庭里,表面上做的是同样的事情,但是人与人间那种关系如果不是很亲近的话,他的动力也是很不足的。

   
梁冬:这个怎么讲?
 
  
吴伯凡:简单地说,领导偶尔对你表示这种关心,而且你能感觉到这种关心不是面子上的,不是做姿态的,而是真的很关心你的话,一句话就能产生一种亲近感。我们曾经讲到过一本书叫《这是你的船》,这个舰长第一天要把整个舰艇上的380名水兵的名字记下来,第二个星期,他要把他们的配偶或者女朋友的名字记下来,下次见你的时候,如果这个男的Tom,他的女朋友叫Jerry。他就不会简单地问“Tom,最近怎么样?”,而会问“Tom,最近Jerry怎么样?”这就是亲近的那种感觉。


在一个公司里如果有这种亲近的感觉,这也是对他有一种很大的激励。如果反过来你没有这种重视,干巴巴的,一见面:“昨天那个活干完没有?”包括你监督小孩,“作业做完了没有?这次考试怎么样?”等等,这些都有损于你跟他之间的那种关系。
 
  
梁冬:对,让人家感觉到你跟他关系很密切,其实也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方式,不过我觉得所有的做法都要根据心法,你如果只是把它当成一种手段的时候还是假。
 
  
吴伯凡:技法那是假的。
 
  
梁冬:对,你还是真的让人家心里面觉得,真的是在尊重他。

5、能力欲


吴伯凡:还有第五个欲望就是“能力欲”,这个东西说起来有点抽象,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欲望。比如说做一件事情,是你让他做,而且是你指导他做(你作为一个上司),这个事情做出来了,第一,你要充分发挥他自己的那种能动性;第二,你要把这种风光让三分、人五分给他得,要有这种感觉。


明明这个事情是你提出来的,是你在指导他做,但是最后你要把这个风光、这个荣耀归置于他,让他感觉到自己有那种成就感,如果是什么事情你交代完了之后他做完,做完最后你上去领奖,你上去夸耀自己我如何领导有方,这种是很杀伤大家的积极性的。
 
  
梁冬:对,就算是你安排他做,就算你指导他做的,实际上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还是做了很多事情的。每个人都觉得,要不是我花时间去学习研究这个事情,这个事情不可能做好,其实大部分的人都看到了自己做的部分。这个是人性。
 
  
吴伯凡:同样一个事,如果是大家共同做出来的,每一个人计算自己对这件事情的贡献率的时候,他都是要高估的。所以10个人可能加权是200%了,按他自己评估的那个数量来说。
 
  
梁冬:你问10个人里面,你在这个里面扮演了多重要的角色。
 
  
吴伯凡:他说他认为是30%,那个认为40%,一加起来可能500%都出来了,这没办法,这是人性的弱点。有一个问卷说“世界上只有10%的人是真正优秀的,90%的人都是平庸的,你认为你是属于10%还是90%的?”有90%的人认为自己都是属于那10%的。
 
  
梁冬:要是在中国做这个调查的话,我估计99%。
 
  
吴伯凡:这是人性的弱点。说到这里我们就回过头来看一看什么叫管理?管理,它跟一般的那种机械操作是不一样的,我们说管理到处都在用,物业管理,什么什么管理。但是我们说的管理,是让别人帮助你去做你所不能做的事情,或者说把你的愿望、把你的意图、把你的能力通过别人来放大,来成就一件事情,这叫管理。


所以管理不是说操纵别人,而是要充分地考虑到人性的弱点,利用这种弱点去正视他、利用他,让他去成就你所要做的事情,而不是说去教育他,不是当老师,天天说你该这样、不该那样,天天去训斥他。有的时候真正高明的领导,他是非常知道这个人的毛病在哪里的,但是他甚至是利用你的这种毛病来成就他所要做的事情。比如说你要有权力欲,就让你满足就得了,因为我最后要的是结果,是结果导向的,不是说我要把你教育成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德鲁克说的:用人所长是管理者要做的事情,至于教育人的事情,留给上帝去做。


6、成就欲


“能力欲”之外还有一个就是成就感,这个成就感有了,一方面是让他发挥能力,而且要时时刻刻让他感觉到……

   
梁冬:倍儿有面子。
 
  
吴伯凡:非常有面子,就像这些大师们写书的时候,前面经常会有一个巨长无比的感谢,谁谁谁给我提供了什么,没有他们这本书是没法写的,然后你发现这有几百个人差不多都是没有他们,这本书写不出来,这是大师的派头,因为他已经是大师了,所以他不太在乎跟别人去争功劳的时候,他反而能表现出这种大度来,反过来,这种大度是能够形成一种正向激励的。你在公司里应该是不断地要把这些成就感给出去,不要让自己在那儿享受。
 
  
梁冬: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嘛,是吧?
 
  
吴伯凡:所以这个“成就欲”也是非常重要的。
 
  

7、被认可欲


吴伯凡:细分起来好像是这个欲望、那个欲望,其实它都是相关的。还有一种欲望叫“被认可欲”,其实呢……
 
  
梁冬:差不多我觉得。
 
  
吴伯凡:差不多,但是它侧重点不一样,“被认可欲”很多从事管理的人很容易忽略这个东西的。
 
  
英文中有一个词,我们经常说appreciate,就是赏识,我们汉语里头好像不太习惯于用这个词。欣赏性的探寻和质疑性的探寻,这两个角度是不一样的,最后结果也不一样。同样一件事情,你跟小孩谈话的时候,你跟下属在谈话的时候,来了解一个事情的时候,如果你是欣赏式的探寻在问这件事情,还是质疑性的来问问题的时候,得出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年轻人谈恋爱的时候,男生在餐厅里头等女生等了一个小时,你肯定是很郁闷,“她不在乎我、耽误我的时间”等等,一些负面情绪肯定会起来。如果她这个时候姗姗来迟,来了你就问,有两种问法,一个是欣赏式的探寻,一个是质疑性的探寻,得出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一种问法是:为什么让我等这么长时间?一大堆我们可以想像的质疑性的话,一下子这顿饭就别吃了。所以管理有时候最大的毛病就是忘记目标,你的目标是干什么?你的目标是为了吃这顿饭吗?也不是。

而是为了融洽感情,是为了让双方的关系、让双方的沟通达到一个新的境界,是吧?这才是目的。然后你这样一问的话,好像是说你耽误了这次吃饭;破坏了这次吃饭,你好像把这个当成目的的话,这一句话问过去,对方的反应那就是立即就会对抗,即使不说出来,马上就会兴致全无吃这顿饭,效果就没有了。


假如你换一种问法,欣赏式探寻:“路上是不是特别堵啊?不应该约这么早的,你没来的时候我看了几十页的书,要平时我一直想看,还没有时间看……”等等。这样一下子从对方的角度,路上是不是很堵,是不是定的这个地点太远了等等,从对方的角度来问问题,而且是欣赏式的探寻,就是认定对方不是有意的在磨你,在打击你的情绪等等,马上……即使是由于她自己的过错耽误了;故意迟到了,或者别的什么原因,立即她会产生一种正面的情绪,这样呢这顿饭就会吃得非常的融洽。
 
  

8、信仰


吴伯凡:还有一个欲望我们中国人更是不太懂得,那就是人都是有信仰的,特别没信仰的人他其实都是有信仰的,他暗中会信仰某种东西。不是说宗教信仰……我们说的这个信仰,比如说环保也是一种信仰,甚至是对某个区域、某一个族群的那种认同感,那也是一种信仰。
 
  
梁冬:某些名牌、品牌。
 
  
吴伯凡:对,甚至是对足球的信仰。
 
  
梁冬:某种意识形态的。
 
  
吴伯凡:对NBA的信仰,它也是跟信仰差不多的,甚至是关于美食、关于口味。
 
  
梁冬:甭管什么,人总得相信点什么。
 
  
吴伯凡:对。我们说为了让员工开心一点,带员工出去吃吃饭。吃吃饭这个事情在选什么口味、选什么风格的时候,这也很重要的,你不能说你喜欢一种什么样的风格,你就让你的员工到一个什么地方去,你要看他们的口味是什么,透过这种口味的背后,他实际上是有一种什么样的信仰。他是信仰环保的吗?你就不能够去那种特别不环保的餐厅;你公司有北京公司、上海分公司、有广州分公司,同样一笔钱、一笔开支去请员工吃饭要选什么样的餐厅,或者说到哪去旅游,都是非常有讲究的。

   
吴伯凡:这背后他其实都有某种趣味和信仰的这种成分,你长期忽略他们的这种信仰和趣味的话,对他们是一种负面激励,他就觉得没意思,不愿意跟你玩。所以我们说人类的这八种欲望都要照顾到,不要老是盯着一点点你自己看中的那一点东西,然后就拼命地“己所欲,施于人”,更多的应该学孔夫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充分地考虑到他的各种欲望,针对这些欲望对他进行激励,这样才会是一种持久的激励,而且也许你的成本会低得多,你的效果会好得多。
 
  

肆  心法重于技法


梁冬:这样说好像感觉都有点,但是实际上你把它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你就觉得它挺高尚的了。就是每一个人都有他所要的东西,你把他要的东西给到他,这就叫方便法门。这个方便法门是观世音菩萨的心法,它不是一个所谓的封建迷信,我认为它其实背后有一个哲学,就是人们需要什么你就给他什么,但是最后是要度他向善,度他提高绩效。
 
  
吴伯凡:如果没有这种非常完整的、比较可持久的、比较有生态意识的激励,每一个公司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工作第一天现象。每一个人到了一个新的工作岗位以后,第一天他会产生这种雄心壮志,我该怎么做、我该怎么做,甚至是认认真真的写下日记,我来到了一个新的岗位如何如何。但是第二天,可能某件事情就会让他的愿望逐渐往下调,第三天、第四天、到了一个月、两个月,最后就是青春好像一条河,流着流着就成了泥汤子。到一年下来的时候,意兴阑珊、去意已定。
 
  
梁冬:老吴,刚才你讲到了这八种欲望刺激人们管理,从管理学的角度上来说,我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所有管理的书都讲绩效。但是我在听的时候,一边觉得好笑,一边觉得的确有道理;另外一方面,也有一点点担忧,为什么呢?我觉得如果这个东西大家都这样认为的话,它会引发一种全社会的习惯,包括我们在家里面也打着管理的名义处理人际关系,它也没错,但是它多多少少能让人感觉有点功利主义,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担心?

   
吴伯凡:是啊,技法的东西强调多了以后,它最终就会落入末流,就是变成一种权术、变成一种心计。有机心,必有机事,最后反而也会适得其反。你发现生活当中有些人非常地精明,很会处事、很会待人接物,但最后大家会很讨厌他,因为觉得这个人好像没有什么缺点,好像做事情滴水不漏。
 
  

梁冬:我觉得这个事情引发了我们一直在思考的一点担忧,我也在公司里做过,我也读过工商管理,时间长了之后,其实我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文化在诸子百家的时候,其实这些东西,你说像墨子、像荀子他们都有用,而且讲得比现在很多西方的管理学家讲得还要好,但是为什么中国文化最后主流的价值意识形态是以孔孟为主流?
 
  
吴伯凡:过去刚开始中西文化冲突的时候,就有人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西人之学吴国自古有之,西人特踵而精之。”什么叫“踵”呢?“踵”就是接踵而至的“踵”,就是跟着来,然后把它更精细化了,这个其实现在我们听起来有点不舒服……这种话,就是盲目自大嘛,西方有的我们都有。但是确实我们回过头来看的话,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头,对这种人性的洞察,对人性的那种见微知著、那种最大限度的利用,甚至是剥削性的利用,其实是做到非常到位的。
 
  
梁冬:本来是很到位,当时纵横家也好、荀子的东西也好,甚至包括墨子,他那种机心,把一个事情做得特别精巧,但是最后都在主流的价值观里面慢慢地被边缘化了。
 
  
吴伯凡:实际上也不一定是边缘化,就是面上越来越儒家,阳儒阴法,就是彼得·圣吉说的这种声称的理论和使用的理论的分离,就一个组织它最后越来越声称一种理论,这种理论在我们中国就是儒家,就是温情脉脉、仁义道德。但是,它使用的理论不是这个东西,使用的往往是法家的法术士那一套东西。所以有个说法叫:“阳儒阴法”,就外面的是儒家的东西,骨子里头用的是法家的东西。中国最丰富的管理思想应该是在法家,在儒家之外的那些……
 
  
梁冬:从荀子之后开创的那一派。
 
  
吴伯凡:对。我们说这个激励人,本质上这些技法是要讲的,但是心法还是比技法要更重要,技法强调是你要对人好、你要善待人;心法是什么?心法是让你心里头要善,打心眼里头要对人好。有的人是技法上他做得很好,心法上实际上他是一个对人充满着怀疑、不信任甚至是恶意的这种人,他由于这种职业的训练,他能够在面子上做得很好。但是人跟所有的动物都一样,即使是不会说话的小孩,你对他好不好,其实他心里头也是很明白的。
 
  
梁冬:对。你是技法上对他好和身心地对他好,他是感触得到的,他不见得说得出来,但一定可以感触得到的。


伍  做园丁,而非木匠

   
梁冬:刚才我们聊到一个话题,就是激励不仅仅是要给钱。
 
  
吴伯凡:对,激励的本质它不应该是用外在的制度、用外在的机制来激励他,而是用一种什么样的办法让他自我激励,这就是斯蒂芬·科维讲的,你是做一个木匠,还是做一个园丁?木匠是什么?木匠就是用我的方法,用我的框架,用我的模型,用我的图纸来塑造一个东西。
 
  
梁冬:改造一棵木头。
 
  
吴伯凡:对,做出一个家具来,这是一种办法。园丁是什么?园丁他不是用一种外在的方法,而是用一种好像是外围的、很侧面的、很边缘的方法来试图去影响他要改变的东西,比如说他给它浇水,他给它施肥,他在剪枝的时候是为了它更好的生长,而不是为了剪断它、改变它。像木匠用锯子锯掉它和园丁用剪刀把一个枝子剪掉,那个目的是完全不一样的。


尤其是对待孩子,对待孩子有木匠的方法,很多家长、尤其是一些职业经理人,他们一般的家庭关系都不是太好,原因就是他们习惯了用这种管理的方法,用这种木匠的方法来管理他的家庭、管理他的配偶、管理他的孩子,最后就会出问题,因为他太强调技法而不是心法。
 
  
梁冬:这个就叫“我执”。
 
  
吴伯凡:对,“我执”,以我的东西来做标准,来试图去改变、安排、去处理一切他周围的事情。而园丁的方法是把自己退到一个相对边缘的一个位置上,然后用自己的影响力,而不是用自己的权力去改变一个事情。所以真正的有效的激励,更多的应该是像园丁那样的,而不是像木匠那样的。
 
  
梁冬:这其实就是一直以来的“王霸之争”,你到底用的是王道还是用的霸道。霸道实际上是有外力的,用技法的;王道还是要用品格,用氛围的营造,文化风气的改善。
 
  
吴伯凡:王道和霸道的差别,就是约翰·科特说的权力和影响力的差别。
 
  
梁冬:对。
 
  
吴伯凡:我们以前的节目里头也讲到过权力和影响力的差别,太阳跟风打赌让一个人把棉袄脱下来,风越吹,那个人就把棉袄捂得越紧,反而脱不下来;太阳只是增加它的热力,他自动就会把棉袄脱下来。在激励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我们更多的要施加一些潜在的影响,是大人之道,王道。“君子之得风,小人之得草”,风是什么?风是看不见,但是确实能够感受到、确实能够产生作用的一种力量。风吹过来,谁看见过风了,但是你能看见它的效果,这就是风,“君子之风”、“将军之风”。
 
  
梁冬:山高水长。
 
  
吴伯凡:对。园丁的方式是什么?园丁在“管理”这些花木的时候,这个管理是要打引号的,实际上他不是管理,他是在慢慢地从侧面在影响这些花木,用他的这种方式,实际上是让这些花木自我生长、自我激励,这样它才是持久的。
 
  
梁冬:一言以蔽之,木匠希望把一个木头变成一张桌子;而一个园丁,希望让一棵树成为一棵更好的树。
 
  
吴伯凡:对,让它的成长性更好,成长得更快、更健康,最后它的成长逻辑是来自树本身,而不是来自于你强加给它的那样一个逻辑。所以真正有效的激励是让被激励者自我激励,这里就有一些心法的东西了。
 
  
梁冬:这个心法最后就变成自我修炼的过程,所以为什么儒家讲正心诚意、修齐治平,其实为什么要把正心诚意放在前面,修齐治平放在后面?我现在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你要管理别人,首先你自己得成为这样的一个人,你自己真正地让自己的内心和自己的身心有这样的一个标准,然后你再去向别人输出的时候,你才会真正的绵恒的,而且是不落入机巧的这种影响力


陆  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吴伯凡:管理的最高的境界是要消除管理和被管理的界限,我举一个例子。在网球双打的过程当中,你说这两个人是谁在管理谁?它实际上是一种大家基于对这种场景、对这种信息的共享以后,一种沉默的契约,一种默契,用你的话说是一种Match,是吧?不是我给你下命令你该怎么做,而是充分地调动对方的眼力劲,我们讲的是补台的愿望和补台的能力,互相补台而不是互相拆台。


所谓激励,就是让大家有这种补台的欲望;负激励就是让大家互相拆台。还有一个是你要用人性当中的一些弱点去成就你要做的事情,从前提上承认这个东西是不可改变的,但是你通过某种方式能够让这种力量转化成一种正面的力量。


我们在大学时候上《新概念英语》的时候,都读到过一篇课文,说有一个老人,他的房子在路边,小学生放学经过他的房子的时候,都喜欢捡石头砸他的房子,小孩淘气嘛。后来他就写了一个牌子,说谁要是砸我的房子,我抓住他会怎么样怎么样惩罚他,我们中国到处都会有“此处不准倒垃圾,罚款五千元”什么什么的……之类的。其实这些不管用的,这些。后来这个老人他想了一个办法,他就在房子的旁边立了一块牌子。
 
  
梁冬:他写了什么呢?
 
  
吴伯凡:“严禁砸这块牌子”,那小学生一看这个就来劲了,每次经过的时候,捡起石头就要砸那个牌子,大家都砸那个牌子的时候,就不砸那个屋子里了。


所以有些时候不管是激励他去做事情,或者禁止他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不仅要有这个愿望,而且你要明白那里头的一些机制,你才能够善假于物。这是荀子讲的“善假于物”。你要知道那个机制是什么,你才可能达到你的愿望。


还有一个故事也是跟这个差不多的,我是在一本讲激励的书里头看到的,也是一帮小孩子爱砸房子,那个老头就想了一个办法,说你们可以随便砸,砸一次我给你一美元。刚开始小孩不懂,那就砸嘛,你砸了他看见了,他给你一美元;过了一个星期,他就给你25美分;再过了一个星期,他给你10美分,最后给你一美分;最后这个小孩就越砸越没劲,就不干了。


这个故事,他用的是反向激励、负激励的方式去达到禁止你砸的一个目的。就是说人性当中有些这种很微妙的东西你要善于去利用,但是这些跟我们所说的那个心法还是有距离的。


柒  激励时常犯的错误


1、

   
吴伯凡:实际上我们在做激励的时候,你无意当中做了很多的负激励,这些都往往跟你的心法有关,你自己觉得很聪明,甚至是你做的一些激励的手段,最后反而成为让人唾弃你的一个原因。这些负激励的一些因素概括起来也有不少,,当大家发现你不是一个正心诚意的人,那你的一切激励都可能就不起作用了。


2、目标不明确


还有一个就是目标不明确,有时候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但是发现这个目标并不明确。比如说为了激励员工要提高服务质量,谁能够提高服务质量的话,那我们就给他更多的奖励。但是什么叫服务质量?你如果不是明确到那些流程、特别细的东西的时候,实际上这种激励大家觉得那是非常飘渺的、永远不可能得到的一个回报。


3、多余的规则


还有就是很多多余的规定、多余的规则,制定这些规则本来你的初衷是为了让大家更守规矩,让大家工作起来更有条理,但是好多规矩实际上是多余的规则就跟多余的钱一样,它只能够带来一些多余的动作,最后就是偏离这个目标。


其中有一个很常见的现象,叫“忠诚竞赛”,什么叫“忠诚竞赛”呢?就是大家觉得如果你所有的规定,最后都导向是对老板的忠诚的话,那么就是大家直奔着这个目标去,而别的东西他不管了。比如说老板提倡加班,加班就表示你对公司的忠诚,大家会在8个小时之内根本就不干什么事情,然后把所有的事情都挪到加班的时候去做,那就比谁工作回去晚。
 
  
梁冬:还可以报销晚上回去打车的费用。

   
吴伯凡:而且对那些真正敬业的员工,它是一个负激励的。有的员工他的工作效率非常高、目标非常明确,他活干完了,他本来可以按正常时间下班走的,但是在你眼里头,你可能觉得这个员工吊儿郎当,不忠诚、不勤奋,最后是公司里特别爱加班的人,往往是效率特别底下的,甚至是非常虚伪的人,最后下班走的人,也有这种情况。


4、欺骗与虚伪


更恶劣的东西就是欺骗、不兑现,很多事情——不管是在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许多的东西不兑现,这个好像是很低级的错误,但是常常会犯。还有就是虚伪,你的行为、你的语言当中,透露着一种虚伪的气息的话,那么你的任何激励都是不管用的,等等吧。


5、其他情况


比如说低效率的会议,还有缺乏跟进,还有不断地改变,想一出是一出,那你这个激励是没有用的。今天说这个事情是这么干的,过两天又说应该是那么干的,这样使得激励最后就变成碰碰车了,一会大家满怀兴致了朝一个地方去,结果一下子改变了,车又朝另外的方向走了,这样最后就变成一种转圈的碰碰车的游戏,这种激励最后也是让大家身心疲惫,你说任何事情大家都不感兴趣。


还有,比如说信息不透明,对员工的冷漠,处理事情上不公平,遇到事情首先想到的是批评,而不是去跟员工一起去解决问题;还有对有些低劣的绩效采取容忍的态度,因为这个人我认为他不错,虽然他的绩效很低,但是我还是容忍他的这种绩效,等等,这都会变成一种潜在的公司病毒,让大家的动力会越来越低,然后,动力越来越低的时候,绩效就会越来越差。



END


第二届HR私董年会分享视频开放啦!

汇集12位业界大咖!

来自华为、阿里、百度、IBM 、京瓷……的精彩实践!

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