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世良田园雅集·糖食(一)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8 23:00:13



小  麦

(一)中国小麦的种植史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在北方地区是食用最广的细粮。麦麸(麦子的种皮),是优良的精饲料,麦秆(秸)是编织、造纸的好原料。

小麦是禾本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别名淮小麦。小麦茎直立,中空,叶子宽条形,子实椭圆形,腹面有沟。因播种期不同,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冬小麦是头年秋天播种,第二年夏季收获,因其抗寒性强,在长城以南可田间越冬。而东北、西北寒冷地区,小麦不能越冬,只能播种春小麦。我国以冬小麦为主,冬小麦播种是从北向南发展,而小麦收获,却是从南向北逐渐成熟。我国地域辽阔,全国一至十月都有小麦收获。

中国是栽培小麦最古老的国家之一。根据史前麦穗和麦粒遗迹的研究证明,早在公元前1万5千年至1万年,人类就开始种植小麦。栽培小麦的原产地在西亚和中亚,据推断,传入我国的途径有两条路线:北路经土耳其通过新疆、蒙古,南路从印度经云南,四川传人。也有人认为,中国也是世界小麦起源中心之一。据新疆孔雀河流域、,表明四五千年以前我国就种植小麦。公元前六世纪周代的诗歌总集《诗经》里有“麦”、“来”(古时小麦之名)的记述。

追本溯(sù音素)源,小麦的原始祖先是野麦草——野生一粒小麦。大约在1万年前,人类种植一粒小麦,后来一粒小麦和野草——拟山羊草杂交进化成二粒系小麦。5千年前,这种二粒系小麦已在非洲尼罗河三角洲、亚洲伊拉克的美索不达米亚和欧洲种植了。在瑞士“湖滨居地”新石器时代遗址,曾发现了二粒系小麦穗。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古墓里,曾发现在地下沉睡的一种古老的二粒系小麦籽粒,播种后仍能发芽和结实。经过选育和繁殖,已经在年降雨量只有50毫米的若羌地区推广,定名为戈壁麦。在长期栽培过程中,二粒系小麦又跟节节草杂交,发展成普通小麦,即现在的栽培小麦。

我国栽培的小麦品种很多。全国征集的小麦品种有2.3万多个,主要栽培普通小麦(软粒小麦)、密穗小麦、圆锥小麦(蓝麦、大蓝麦)、硬粒小麦、东方小麦(高粒山小麦),波兰小麦、分枝小麦(佛手麦)等,以栽培普通小麦为最普遍。我国成功地培育了小黑麦,这种小麦是八倍体的优良品种。一粒系小麦是二倍体,二粒系小麦是四倍体,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小黑麦是八倍体。


(二)世界粮食,小麦第一

我国各地普遍种植小麦,多数地区播种冬小麦;东北、西藏地区播种春小麦较多。全国春小麦占小麦总面积的17%左右。据1989年统计,我国小麦播种面积4.48亿亩,占全国粮食总播面积的26.6%,小麦总产量9386.4万吨,占粮食总产量的22.65%,平均亩产210公斤。

我国小麦生长期长短不一,东北极早熟春小麦生长期只有70天,冬小麦生长期长达300天,西藏地区有的冬小麦生长达周年之久。我国出现了小麦大面积丰产田和亩产超千斤的高产典型。1990年北京地区282.5万亩小麦平均亩产359.3公斤。河南省有万亩小麦平均亩产达400公斤,青海省5万亩小麦平均亩产超500公斤。云南省丽江县大研乡红卫村1977年4.12亩小麦平均亩产825.5公斤,同年西藏江孜县农业试验站创造了冬小麦亩产836.5公斤的高产记录。青海省香日德农场春小麦试验田亩产多次达到近千公斤,1978年有3.91亩亩产达1013公斤,创造了世界小麦单产最高纪录。

我国现在逐年扩大小麦播种面积,过去不种,少种小麦的地区也扩大了植种面积。云贵川三省小麦1976年比1949年增加了1.4倍,西藏原以青稞为主,解放后试种小麦获得成功,该地区日照多,温差大,有利灌浆,生育期300天左右,小麦穗大、粒重、产量高,在海拔三四千米的世界屋脊上获得大面积高产,西藏已成为新的小麦产区。

小麦是世界各国的重要粮食,全世界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口以小麦为主要粮食,小麦种植面积和总产量超过水稻居世界首位。根据《1990年农业年鉴》资料,1988年全世界小麦种植面积达33.06亿亩,总产50995.2万吨,小麦面积和总产均占世界谷物的三分之一。世界小麦平均亩产154.3公斤。世界小麦主要产区为欧亚大陆和北美洲,种植面积占90%。小麦主要生产国家是前苏联、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这几个国家小麦种植面积都超过1亿亩。前苏联种植小麦面积最多,达7.2亿亩。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的是英国、丹麦,德国、法国。英国种植小麦面积2988万亩,平均亩产435公斤。


(三)小麦的营养和食用

我国小麦因生长期、光照长短不同,小麦面粉特性有所区别。北方产的小麦,生长期长,光照多,皮薄出粉率高,性温,食之不燥;南方产的小麦,生长期短,光照少,皮厚出粉率低,性热,食之火大。新麦性热,陈麦性平。小麦品质好,营养价值就高。北京小麦标准粉,每100克含蛋白质9.9克,脂肪1.8克,碳水化合物74.6克,粗纤维0.6克,灰分1.1克,水分12克,热量1449千焦,钙38毫克,磷268毫克,铁4.2毫克,硫胺素0.46毫克,核黄素0.06毫克,尼克酸2.5毫克。在蛋白质中,含有人类生活必须的全部的氨基酸。小麦蛋白质的特点是含面筋(麦胶)。面筋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延伸性,能制成松软多孔,易于消化的馒头、面包和面条。这是其他谷物所不及的。面筋由麸和面水中揉洗而成,为素食要物,煮食甚良,还可用于制造味精。

我国人民食用小麦面粉(俗称白面)有多种多样的吃法,据说,山西吃白面花样多,可连续吃一个月也不重样。小麦面可制成多种食品,如馒头、烙饼、面条、包子、饺子、馅饼。面条是面粉的主要食品,面条被看做吉祥长寿的食品,生日的餐桌上是不可少的。面条有各种制法:擀面、抻面、揪面、切面,压面、削面,按加热方法分,有煮、蒸、炒、炸等,按原配料面码不同有打卤面、炸酱面、麻酱面,拌凉面,鸡丝面、热汤面。现在机制面品种很多:如挂面、方便面、龙须面等。机制方便面已在城乡普及,我国上海,天津,福州等地生产的方便面已远销国外。白面经油炸还可制成油条、油饼、麻花、排叉等。


(四)小麦为五谷之贵,药用广泛

祖国医学认为,小麦性平味甘,微寒。我国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巨著《本草纲目》记载:“小麦秋种冬长,春秀秋实,具四时中和之气,故为五谷之贵”。因“受四时气足,兼有寒热温凉,故麦凉,曲温,麸冷、面热”。小麦为“心之谷也,食小麦养心病,心病宜食之”。小麦有除热去烦、养心安神、消肿止痛、润脏腑,止血、止虚汗的功效。民国时期杨华亭著《药物图考》说,小麦有一种生活素,有和缓神经的功能。汉代名医张仲景《金匮要略》介绍的甘麦大枣汤,是治疗妇女无故悲戚(脏燥病)的著名方剂,一般用量,大麦30克,大枣5个,甘草6克,为一剂,煎汤内服。此方还可治疗神志不安、夜寐(mèi音妹)不宁,精神恍惚、悲伤欲哭、烦燥不安等症。另治失眠可用麦仁(小麦去皮)60克,大枣15枚,甘草15克,水3碗,煎至1碗,睡前一次服完。治坐骨神经疼,小麦60克,茅草根、甘草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有效。白癜风癣,用小麦摊石上,烧铁物压出油,搽之甚效。眉炼头疮,用小麦烧存性,为末,油调敷。

小麦的淀粉有清暑除热、消炎止痛、去湿的作用。小麦的淀粉可做药物的基础剂。久食小麦粉实人肤体,厚肠胃,强气力,助五脏。小麦粉用香油调和涂患处,可治烫伤、皮肤生疮等症。治疖肿,将小麦用白酒调为稠糊状,外敷患处干后即换。咽喉肿痛,白面和醋,涂喉外肿处。白秃头疮,白面,豆豉和研,醋和敷之。乳痈(yōng音拥)不消,白面250克,炒黄,醋煮为糊,涂之即消。血痢不固,白面500克,炒焦黄,每日空心温水服一二匙。小麦面馒头烤焦后治疗腹泻,胃酸过多等症。每次吃半个,一日3次,有很好的效果。治口腔炎(口糜疮)小麦面或麦麸炒灰2份,冰片1份,混合研细,装瓶备用。用时将药粉吹在患处,每天2~3次,疗效高。呕哕不止,醋和面作弹丸二三十枚,以沸汤煮熟,漉出投浆水中,待温吞二三枚。哕定,即不再吞。

陈小麦可治疗疔疮、痈疽(jū音居),丹毒、蜂窝组织炎等。治疗疔痈等多种外科炎症,陈小麦1000克,加水淹没,一般浸泡3天(夏季2天,冬季7天),捣烂,过滤,去渣,静置沉淀后,去上清液,将沉淀物晒干(即成小粉浆),放锅内小火炒,炒时令翻泡,要不断地搅动,待至焦黄成块状时取出,冷却,研成细末,过筛,装瓶备用。用时取干粉加醋,调成软膏,每500克约需食醋240毫升,外敷患处。夏季用药当日调用,以免发霉变质。未破敷肿痛处,如脓肿将出头或已出头者,则在中间留一小孔,以便排脓。此方可治疗疔疮、痈疽、丹毒、蜂窝组织炎、流行性腮腺炎、带状疱疹、急性乳腺炎、外伤感染等红肿热痈的外科疾病。烫火伤,未成疮者,以陈小麦炒黑,研入腻粉,用陈菜油调涂患处,如皮已破,即干掺之。


(五)“麦鱼”麦麸治病功效大

供药用最多的是未成熟的嫩麦,入水中淘麦时漂浮于水面,群众称“麦鱼”,中医处方称“浮小麦”。浮小麦味甘性凉,含有多量的维生素B和蛋白质,入心经,有镇静,止盗汗、虚汗生津液、养心气等功效。治盗汗、虚汗:浮小麦、大枣各30克,水煎,每晚服一次。治盗汗自汗:浮小麦、糯稻根须各30克,水煎成一大碗,分二次服。治自汗、眩晕:浮小麦、黑豆各50克,水煎服。治肺结核,盗汗:浮小麦、黑豆衣各9克,用水200毫升,浓煎至100毫升,每服50毫升,一日服2次。用此法还可治疗因肺结核咯血、肺结核胸膜炎、神经衰弱、消化性溃疡、支气管肺炎等所致之盗汗,止汗效果良好。

治痰喘,清朝徐大椿著《洄溪医案》记载,苏州沈母患寒热痰喘,大汗不止,脉洪大,手足不冷,喘汗淋漓,用浮小麦25克,大枣7枚,煎服,汗顿止。

麦麸(麦皮)主治烫火疮烂,止泄痢,止痛散血,治寒湿脚气。小麦麸含有较多的维生素B1等,能防治脚气病、末梢神经炎等病。唐朝咎殷著《食医心镜》记载,小麦和麦麸可治糖尿病:“消渴,心烦用小麦作饭及粥食”。治糖尿病,以六成麦麸,四成面粉,拌和鸡蛋做成食品,初服每天需麦麸500克,随病情减轻逐渐减少麦麸含量,在整个疗程中,不给其他药物和营养物质。治全身浮肿,小麦麸炒黄,加红糖适量,拌匀,大枣汤冲服,每次60克,一日2次。凡人身体疼痛及疮疡肿烂沾渍(zì音字)或小儿暑月出痘疮,溃烂不能着席卧者,可用夹褥盛麸缝后藉卧,性凉而软,诚妙法也。小儿眉疮,小麦麸炒黑、研末,油调敷之。灭各种瘢痕,春夏用大麦麸,秋冬用小麦麸,筛粉和酥油敷之。胸痛、肋痛,腹痛、肠鸣腹泻,用小麦麸皮500~1000克,在干净的锅中炒至极热,加50克酒或醋煮一煮,用布或毛巾包起来,敷熨于疼痛的部位。大便出血,麦麸炒香,以肥猪肉蘸食之。子宫出血,麦麸1000克,红糖250克,百草霜50克,加开水和在一起,分成100克重饼蒸熟,每日早晚空腹白水送服1个。失眠:麦麸30克用纱布包扎好,沸水冲泡,待温,喝麦麸汤(临睡前喝)一次喝完,每日1剂。


(六)麦苗、麦秆治病

小麦苗具有清热利湿,治肝炎的功效。治黄疸,用鲜麦苗一把,加滑石粉15克,煎汤饮。治水肿,小麦芽6克,焙(bèi音倍,意为用微火烘)黄,水煎煮浓汁,去渣服之,小便如注,肿消。

小麦秆具有燥湿解毒,去腐医疮的功效。治黄水疮,用陈麦秆一把,白矾30克,松香30克,先将白矾,松香放锅内化开,晾冷研末,陈麦秆烧灰与药调和,以油调涂患处,数次可愈。

相关文章:

我与丰台镇的三条街

到底要像个人还是要像个小说 ——评王芝藤小说

大海为何不能倾覆 | 高星短诗,阿坚见语之一

西局考

张家湾的古意多多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