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酥饼博物馆开张,免费参观还能DIY,周末就去逛逛吧!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8 23:00:13


金华市区的冠中街(330国道冠山顶村附近),有一家仿古建筑,总能闻到阵阵酥香,馋得人流口水。近日,位于这座仿古建筑中的酥饼博物馆低调地开馆了。




一走进博物馆,就能看到一条仿古的街道,石子路,红灯笼,木门,石磨,让人有一种穿越时空的错觉。街道一旁是一群身着古装的人偶分别展示酥饼制作的8个工艺步骤,从和面、擀面、涂油酥、摘面、包馅、整形到烘烤。街道的另一旁是一家食肆,有人偶在柜台上做出吃着酥饼配黄酒的样子。建筑的窗户上有“李太白闻香下马”、“朱元璋食饼议政”、“李侍王酥饼劳军”等酥饼的传说典故与文化故事,图文并茂。大门横梁的还刻着酥饼制作的雕花,处处都是酥饼的影子。





“比酥饼更重要的是酥饼文化。”这座酥饼博物馆是由金华默香进口食品连锁加盟店有限公司投资建造,从今年3月开始筹划修建,目前酥饼文化的陈列馆已完成。整个博物馆的装饰陈设,小到每一个细节,都是由默香酥饼创始人徐朝林亲自设计的。他还打算在室内的墙上画上金华历史与酥饼演变历史的墙画。“我希望大家能多了解酥饼背后的故事。”所有的制作工序、酥饼文化故事都是他依照多年来从事酥饼行业的积累下来的。



徐朝林做酥饼已经有25个年头,对酥饼有一份特殊的感情。1987年,16岁的他为学一门手艺养家糊口,到市区府上街拜师傅学起了做酥饼。当时师傅有一个20几平方米的小店面,里面只有3个酥饼炉。他特别勤快,不用师傅吩咐,每天早上5时多就起床,烧好稀饭,将前一晚放在炉中烘烤的酥饼取出,和好当天做酥饼的面团,等师傅起床和师兄弟们到来。晚上,其他师兄弟出去玩时,徐朝林又将第二天要用的肉切好,再将酥饼回炉烘烤。




“做酥饼是门技术活,不容易掌控。”和面、发酵的工序都会受温度的影响,四季气候不同,制作过程都会有些变化。冬天,和面的水就需要温度高一点;夏天,就需要用温低一些的水。在发酵时,冬天就要多放一些老面,让发酵快一点;夏天就要少放点老面,发酵得慢一点。“发酵的程度对酥饼的口感影响很大,发酵程度不够或者发过头的酥饼吃起来发硬,口感就不好了。”回炉的酥饼很讲究温度,温度太高酥饼就有油味;温度不够,酥饼又不酥脆。




学了10个月,徐朝林就出师了。他带着刚刚初中毕业的弟弟,抬着两个酥饼炉子,揣着借来的600元钱,来到临安,找到一间临街小店铺,以每月50元的价钱租了下来,生意做得不错。1993年,他回到金华,在金华默相街找了一间八九个平方米的小店面,开起了默香酥饼店。他们做的酥饼取名“默香酥饼”,牌子越做越响。


“一个好的酥饼,不能很鼓,也不能很扁,最好看上去实实的;如果发酵得好,整个酥饼包括底部都应该是酥松的,没有硬块,也不黏牙,吃起来不干。”徐朝林说,虽然酥饼趁热吃是最好的,但其实冷酥饼才最能体现工艺。



博物馆旁还有一间操作室,大家可以在这里自己动手尝试做酥饼。徐朝林介绍,他们将在博物馆一旁建造一间更大的操作室,预计明年中旬就可以完工。目前,酥饼博物馆还是我市的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时常会有中小学生来这里参观体验,了解金华酥饼的生产制作过程和酥饼文化,在酥饼师傅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学做酥饼,感受“金华制造”。



近些年,金华酥饼行业发展迅猛,也从手工制作慢慢向自动化制作,金华酥饼早已不止咸味一种口味了,果仁、辣味、水果、巧克力等多种形式。目前,酥饼正通过互联网销往全国各地。


“建立博物馆,就是对酥饼文化的一次梳理,也是传承金华文化,并进行一次集中的展示。”徐朝林说。


来源|金华新闻客户端

作者|方扬眉 时宽兵

编辑|陶亮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