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粽子的人,走到哪里都怀乡?【何林今日原创】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粽叶飘香一箩筐


作者 何 林

中国的某些传统节日,有的具有明显的南北不同属性,有些则南北通吃,只是过法略有差异。譬如这端午,明明属于南方派系,只要属于舌尖系列,就必然备受欢迎。这不,近些年,端午成了法定节假日,我们也就有了隆重过节的理由,具体到我们家,就是一道粽子加茶叶蛋的全家早餐。

看我狼吞虎咽一般扫荡完一粽一蛋,妻打趣地问我:好吃吧?你小时候没吃过?

我的记忆和灵感瞬间醒了,一大堆关于童年关于端午的往事,如同记忆里的一箩筐粽子,飘香而来。

女儿半信半疑地听我讲天书一般说着过去,我一遍又一遍强调着自己至少是“商三代”的家史。言语间,我试图证明自己的商贸血统,妻狠狠地贴上标签:小商小贩而已。

是的,我的祖上曾经是小商小贩。多年前的今日,我的爷爷以及爷爷的父辈或爷爷辈,每到这一天,必然挑了大担子,赶集摆摊卖粽子。我的祖上究竟是谁有上好的手艺,不得知,不得尝,但从小睡觉的床头屋顶上,吊着若干包干枯了的叶子,每每问起,爷爷总是笑咪咪地自豪地说起,那是留着将来合适的时候,包粽子的。但是,多年以后直到老屋翻盖甚至直到爷爷去世,我从未品尝到大人们描绘过的粽子美味。各种因由不得知,要么是当年割资本主义尾巴割得狠了,伤到了他们的心;要么是我们家最会包粽子的嫡系传人去了,空留下一包的粽叶和念想。

故此,我也曾怀疑我们家有过卖粽子的祖荫。但有一个铁证两个旁证可以否定我的怀疑。

铁证是一把精美的叉子。叉子属于餐具的范畴,而且属于童年印象里珍贵的精美“餐具”。一根比现在最长的筷子还长些的竹篾,前端被削挖成“U”字型,随后用红丝线紧紧捆扎,末端被打磨得圆润光滑。这样的叉子我和弟弟每人一根,每年过春节吃“扁食”(即水饺,鲁西南俗称)时才用,用过还要精心洗过、包好,插到高粱杆扎制的房墙上,等待来年再用。用那样的叉子叉着一个大大的饺子,是舍不得一口吃下去的,必然要故意炫耀着、卖弄着一点点“寸食”。在那样贫困的年代,那样的一把叉子,既让孩子免烫,又多了几分自豪的玩趣,可见爷爷送我们叉子用心之良苦。这样牛逼的叉子,邻居的小伙伴们自然都很羡慕,我所曾经独有的那把红丝线“扁食叉子”,其实,据爷爷说,那是祖上以前挑担摆摊卖粽子时,叉了样品粽子插在粽子箩筐上招引食客用的特制叉子。

两个旁证是小时候娘和隔壁的堂叔都曾经多年做过小商贩。

小学那几年,我住在隔壁邻居的堂叔家。那时候堂叔已经弃学,在二奶奶的指点下,买来荸荠、花生、山药蛋,每天晚上煮一大锅,第二天推了自行车去买。那时候,我很邪恶地希望下雨或者他生意很不好,那样的晚上剩回家来的那些美味,我才有机会吃个饱,否则,半夜蒸煮时我只能偷吃一两个。荸荠现在餐桌上偶尔还能吃到各种糖粘或脆炒的,那种花生一样大小的山药蛋蛋,确实很多年不曾再见过。给我讲过五八年闹饥荒的二奶奶一眨眼去世也有十年光景了,我却常常想起小时候住在她家里写不完作业怕第二天老师批评只好半夜爬起来点上煤油灯补习的桥段,考上大学后被二奶奶多次拿来教育晚辈励志苦读、向我学习的谬赞。老人家哪里知道,其实,那些年,我真的是个地道的吃货。

吃货的我少年时代的幸福是跟着母亲去县城“赶会”。那时候的嘉祥阴历“二七”逢会,母亲总是通宵达旦,黎明时分叫醒迷迷糊糊的我,用一辆地排车拉上我和满满一车的扫帚,去赶会。我的任务是看摊,每次都能吃到娘给我买的煎包或油条。扎绑扫帚至少也算一门祖传的手艺,父亲当年在村里任个小职,那年月不敢明目张胆地经商,但又不愿面对拮据,经常插上门闩在家偷偷绑扫帚。我和弟弟还曾经打过下手,少年气盛的我还曾涌动过长大以后发明一种扎扫帚机的念头。乡下和县城当年是没有今天超市的“簸箕扫帚情侣装”的,那年月,扫院子用竹子轧制的大扫帚,扫屋子就用我们家高粱秫秸绑制的那种小扫帚。记得有一次,生意出奇地好,不到中午拉到县城的一车扫帚全部卖完了,母亲高兴,给我了两块钱,让我去买些好吃的,第一次有了可以自主支配的钱,吃货的我却没舍得买肉食,鬼使神差地溜进了隅首一侧的新华书店,买了我生命里的第一本“文学名著”——《猴子和山羊》。年幼的我坐在母亲拉着的空地排车上,一路颠簸着啃食着书里的美味。那一年,我十岁左右的样子,正读二年级或三年级。

叨叨半天,似乎说远了,绕回来继续说说粽子。

童年印象里床头大包大包的叶子,来自村头一条古老的小河——赵王河里曾经茂密生长的芦苇。采摘芦苇叶讲究季节,晾晒和捆扎也有很多的讲究,只记得爷爷提起过点滴,遗憾的是,我们家祖传的包粽子手艺到我这一代真的失传了。每到端午,只好买来人家包制的粽子,寻些自家的经年往事和味道。

一箩筐的感慨和乡愁,如同童年最美的蓝天和流云,如同村前曾经可以扎猛子洗澡的小河,还有那些曾经摇曳自在、风情万种的故乡的芦苇,都已经远去……

年年端午,今又端午。

有了粽叶飘香的端午,是家的味道和芳香。

粽叶飘香一箩筐。

那根长长的线,那片绿绿的叶,那团软软的米,那粒艳艳的枣!

那是故乡系扎的脐带,那是故乡撑起的绿伞,那是爹娘煎熬的药引子,那是游子脆弱的心——

吃过粽子的人,走到哪里都怀乡!

2015-06-20 端午日



特别提示:

何林老师主讲主训的“传媒素养乡村体验夏令营”即将于2015年7月6日首期开营,学习写作技巧,了解传媒规律,激发青春斗志,感悟乡村生活。知名导演带你观察生活、体味人生、专业看片、快乐感恩。2015夏令营营地位于半山腰旅游生态园,宾馆、食堂、多媒体教室、大型室内游泳池兼备,为保障训练效果,限额30人左右,限山东省范畴报名,小学三年级-高一均可,高二学生推荐直接参加暑假传媒艺考特训。咨询热线13064092929,QQ109494094,目前报名人数过半。报名者点击左下角“原文链接”登陆报名系统。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